寄韩玉玙二首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18 01:22:12诗人:董嗣杲 |  朝代: 宋代 |  17

郭北下湖枕苍绿,书屋奈此五月溽。
凉台水榭自柳阴,独敛修程困羁束。
心心岩峰不得住,瀑声萦回梦不足。
世故屈折歌刺促,谁识其人美如玉。

作者介绍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爲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着作除《西湖百咏》二卷外,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庐山集》五卷、《英溪集》一卷。事见《西湖百咏》自序及本集有关诗篇,《绝妙好词笺》卷六有传。 董嗣杲词,一至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庐山集》爲底本,第六卷以《四库全书·英溪集》爲底本,七、八两卷以清光绪丁氏嘉惠堂刊《西湖百咏》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从《诗渊》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九卷,从《永乐大典》等书辑得之诗编爲第十卷。

作品评述

《寄韩玉玙二首》是宋代董嗣杲的诗作。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郭北下湖枕苍绿,
书屋奈此五月溽。
凉台水榭自柳阴,
独敛修程困羁束。
心心岩峰不得住,
瀑声萦回梦不足。
世故屈折歌刺促,
谁识其人美如玉。

诗意:
这首诗以描写诗人身处湖畔的景色为开端,描述了郭北湖畔的苍绿景色。然而,五月的湖畔却酷热难耐,使得诗人难以在书屋中静心读书。他寻求凉爽的避暑之地,来到了水榭上的凉台,而柳树的阴凉也为他提供了片刻的安慰。然而,他仍感到自己受到各种琐事和束缚的困扰,无法专心修炼自己的才华。

诗人的内心情感像是栖息在岩峰间的心灵,无法得到安宁。瀑布的声音不断回荡在他的梦中,使得他无法得到真正的满足和安宁。尽管他的才华和美丽堪比美玉,但在这世俗的纷争中,他的才华和美丽往往被忽视。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在世俗纷争中的困扰和无奈。诗人的心灵像是被束缚的囚鸟,无法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安静和自由。他渴望远离尘嚣,寻求内心的净土。然而,他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琐事和束缚使得他无法达到内心的宁静。

诗中的郭北湖和凉台水榭等景物形象生动,通过描绘这些自然景色,诗人表达了对自然清凉之地的向往。同时,瀑布的声音也起到了烘托诗人内心的焦躁和不安的作用,增加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层次。

诗人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来抒发内心情感,展示了他对于现实生活的矛盾和不满。尽管他的才华和美丽胜过常人,但在世俗的眼光中,往往被忽视和遗忘。整首诗以景写情,以情映人,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示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对于自由与美好的追求。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ji-han-yu-yu-er-shou.html

相关文章

每日一诗

沁园春(代人送阎戎)
陈著
莲叶山前,戎帐宏开,轰然最称。羡铺心如水,肯教尘涴,为民乞雨,唤得天应。紫逻□锋,绿林扫影,夜户都开无犬声。三乡里,笑嬉嬉度日,歌舞清平。溪头载月舟□,□□帐花旗忍送行。算浮云自在,初无著相,薰风正好,却问归程。折柳依依,憩棠□□,□□□春无尽情。趋朝去,
诗词赏析 >

每日成语

反脸无情
形容翻脸不认人,不讲情谊。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