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怀钟陵旧游因寄知己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22 18:26:40诗人:齐己 |  朝代: 唐代 |  19

洗井僧来说旧游,西江东岸是城楼。
昔年淹迹因王化,长日凭栏看水流。
真观上人栖树石,陈陶处士在林丘。
终拖老病重寻去,得到匡庐死便休。

作者介绍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作品评述

寄怀钟陵旧游因寄知己

洗井僧来说旧游,
西江东岸是城楼。
昔年淹迹因王化,
长日凭栏看水流。
真观上人栖树石,
陈陶处士在林丘。
终拖老病重寻去,
得到匡庐死便休。

诗词的中文译文:
洗井的僧侣来讲述过去的游历,
西江的东岸是城楼。
从前因为历朝代的更迭而淹没,
整日靠在栏杆上看水流。

真观的上人居住在树石上,
陈陶这位隐士住在林丘。
我到老年病重时仍追寻过去的痕迹,
最终来到庐山,死后就安息。

诗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齐己写给他的知己的一封信。诗人通过怀念钟陵旧游来表达对知己的思念之情。

诗人以洗井的僧侣的话语开篇,表达了对过去的游历的回忆。西江东岸的城楼成为了回忆的场景。诗人提到过去淹没的岁月,暗示了个人经历了朝代更迭的变迁。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真观的上人栖息在树石之上,陈陶处士静居在林丘之间。这是描绘了古人的隐居生活,以此与自己的身世相对比。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追寻过去的心愿,即使年老病重,依然坚持去寻找钟陵的足迹。最终,诗人来到了匡庐(指庐山),并表示一旦到达这个地方就可以安息。

赏析:
这首诗以怀念和思念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过去友情及旅行感触的回忆和思考。通过描绘洗井僧侣的话语、西江东岸的城楼以及古代隐士的生活,诗人把自己的心境融入到了对过往的回忆中。

诗人通过描述过去的景物和传统的隐居生活,表达了自己对友情和人生的思考。即使年老病重,诗人仍然坚持寻找过去的足迹,最终找到了安息之所。

整首诗以平淡的语调展示了诗人对过去和友情的深深怀念,情感沉重而平静。诗人的思考和人生感悟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引用古人的例子得以体现,使诗歌更富有哲理和深度。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ji-huai-zhong-ling-jiu-you-yin-ji-zhi-ji.html

相关文章

每日一诗

迁阳道中奉寄阳正臣同年
蔡襄
名第同一籍,家园连七闽。何为别眉字,於今十四春。昔子补一尉,扶病走风尘。归来解组绂,宴处頤精神。架书括遗逸,甕酎涵清醇。东阡与北陌,候问通殷勤。或言疾良瘉,呼卢气益振。或传近诗句,平淡与古邻。语之天下事,塞耳不复闻。宁当决引去,道固有屈伸。嗟予仰尺禄,封仇
诗词赏析 >

每日成语

尝鼎一脔
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脔切成块的肉。尝鼎里一片肉,就可以知道整个鼎里的肉味。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