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身尚拟魂相就,身在那无梦往还。
直到他生亦相觅,不能空记树中环。
作者介绍
元稹,字微之,河南河内人。幼孤,母郑贤而文,亲授书传,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元和初,应制策第一,除左拾遗,歷监察御史。坐事贬江陵士曹参军,徙通州司马。自虢州长史徵为膳部员外郎,拜祠部郎中、知制诰。召入翰林为中书舍人、承旨学士,进工部侍郎同平章事。未几罢相,出为同州刺史,改越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浙东观察使。太和初,入为尚书左丞、检校户部尚书,兼鄂州刺史、武昌军节度使。年五十三卒,赠尚书右僕射。稹自少与白居易倡和,当时言诗者称元白,号为元和体。其集与居易同名长庆,今编诗二十八卷。
作品评述
寄乐天
无身尚拟魂相就,
身在那无梦往还。
直到他生亦相觅,
不能空记树中环。
译文:
寄送给乐天
虽然没有身体,仍然思念与灵魂相会,
身在世间,却无法进入梦境去往来。
即使到他重生,也将相互寻找,
无法只空空地记忆着树下的约定。
诗意:
这首诗以写给好友乐天的信函之形式,表达了作者对乐天的思念之情。诗中描述了作者身体无法出现在梦境之中,即使在乐天重生后也不能互相寻找,只能怀念起他们曾在树下约定的时光。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乐天的思念之情,同时借用身体与灵魂的比喻,强调了作者与乐天之间的心灵相通。诗中的树中环指的是他们曾经在树下结下的约定,也凸显出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和特殊纽带。整首诗情感丰富,抒发了作者对乐天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唐代士人之间的情谊与情感交流的特点。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ji-le-tian8d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