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食有感三首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26 00:14:11诗人:周文璞 |  朝代: 宋代 |  12

生平参道术,师事大茅翁。
持钥开金匮,焚香立玉童。
黄麟来地上,朱鲤出江中。
今在桁杨畔,依依睡晚风。

作者介绍

周文璞,字晋仙,号方泉,又号野斋、山楹。原籍阳谷(今属山东)。宁宗庆元间爲溧阳丞(清嘉庆《溧阳县志》卷九)。与姜夔、葛天民、韩淲等多唱和。有《方泉诗集》传世。 周文璞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寄食有感三首》是宋代周文璞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周文璞的修道历程和对道教的感悟。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寄食有感三首》
生平参道术,师事大茅翁。
持钥开金匮,焚香立玉童。
黄麟来地上,朱鲤出江中。
今在桁杨畔,依依睡晚风。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周文璞对自己修道历程的感慨和对道教修行的理解。他生平一直学习道教的修道术,师从一位名叫大茅翁的道士。他用钥匙打开金匮,点燃香火,立起玉童(指道士用来祭祀的道具)。黄色的神兽麟出现在大地上,红色的鲤鱼从江水中跃出。现在他在桁杨(一种柳树)的岸边,依依地享受着夜晚的风景。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周文璞的修道经历和对道教的热爱。他通过描述自己学习道法的过程,向读者展示了自己对修行的坚持和努力。诗中的金匮、香火和玉童等象征了道教仪式和祭祀的元素,表达了作者对道教仪式的敬重和对道教神秘力量的追求。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自然景色,通过描绘黄麟和朱鲤的形象以及桁杨畔的晚风,展现了作者在修道过程中与自然相融合的境界。这种融合使得作者感受到了宁静和安逸,体现了道教修行追求心灵和谐与自然交融的思想。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生动的描写,将作者的修道历程与自然景色相结合,展示了他对道教的热爱和追求。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对修行道路的坚持与追求以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境界。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ji-shi-you-gan-san-shouh58.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