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二十五首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12 20:37:37诗人:释如净 |  朝代: 宋代 |  20

只个柴头煨火种,诸方聿起竞开炉。
天童直截超宗处,炉与柴头尽底无。
恁麽却有暖气,正好猛做工夫。
蓦忽雷霆轰烈焰,从教深夜雪糢糊。

作者介绍

释如净,字长翁(《中国佛学人名辞典》),俗姓俞,明州苇江(今浙江宁波)人。初自芙蓉山至明州雪窦山谒智鑑禅师,相侍十五年。宁宗嘉定三年(一二一○)受请住建康府清凉寺。迁台州瑞巖寺、临安府净慈寺、庆元府瑞巖寺,再住净慈寺。晚受诏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爲青原下十六世,雪窦智鑑禅师法嗣。约卒于理宗宝庆间,行脚四十余年,卒年六十六(《语录·辞世颂》)。有《天童如净禅师语录》二卷、《天童如净禅师续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续语录》及所附《观音导利兴圣宝林寺入宋传法沙门道元记》。 如净诗,以辑自《语录》、《续语录》者依原卷次编爲三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偈颂二十五首》是宋代释如净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一种内心的宁静与冥想的状态,以及在修行中所遇到的挑战和变化。

译文:
只个柴头煨火种,
诸方聿起竞开炉。
天童直截超宗处,
炉与柴头尽底无。

恁麽却有暖气,
正好猛做工夫。
蓦忽雷霆轰烈焰,
从教深夜雪糢糊。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个柴火燃烧的场景,寓意着修行者在冥思静虑中点燃内心的火焰。柴头作为燃料,象征着修行者的心性和潜能。众多修行者竞相点燃炉火,意味着修行者在修行道路上互相切磋、相互激励。

天童指的是修行境界达到高深境地的人,他们能够直截了当地领悟宗教的精髓。诗中提到炉与柴头尽底无,表示境界提升至极致,炉火与柴头完全融为一体,无法分辨。

接下来的几句表达了修行者在这种境界下所感受到的宁静和温暖。暖气象征着内心的喜悦和满足,修行者在这种状态下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修行之中。

然而,诗中突然描绘了一幅雷霆轰鸣和烈焰熊熊的画面,以及深夜中飘雪飞舞的景象。这些意象可能代表修行道路上的困难和考验,它们突然降临,打破了原本宁静的境界,使修行者不得不面对挑战和变化。这也暗示了修行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需要勇气和坚持。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柴火的点燃和燃烧过程,表达了修行者在修行道路上的体验和感悟。它传达了修行者在内心修炼的过程中,面对挑战和变化时的坚韧和毅力,以及修行最终带来的宁静和喜悦。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ji-song-er-shi-wu-shougfg.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