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九,释迦老子不知有。
翻转面皮,伸出毛手,握金赐锤碎窠臼。
突出无位真人,一一面南看北斗。
作者介绍
释昙华(一一○三~一一六三),号应庵,俗姓江,蕲州黄梅(今属安徽)人。年十七于东禅寺去髮。首依随州水南遂禅师。歷谒湖南北、江东西诸老宿。至云居,礼圆悟禅师。入蜀,往见彰教绍隆,侍隆移虎丘。辞游诸方,初分座于处州连云寺,继住处州妙严寺。歷住衢州桐山明果寺,蕲州德章安国寺,饶州报恩光孝寺、荐福寺、宝应寺,婺州宝林寺、报恩光孝寺,江州东林太平兴隆寺,建康府蒋山太平兴国寺,平江府报恩光孝寺,两住南康归宗寺,末住明州天童山景德寺。孝宗隆兴改元卒,年六十一。爲南岳下十六世,虎丘绍隆禅师法嗣。有宋守铨等编《应庵昙华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宋李浩撰《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九、《五灯会元》卷二○有传。 昙华诗,以辑自《语录》卷一至卷六之诗编爲卷一,以见于《语录》卷一○之诗爲卷二。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诗词的中文译文:
《偈颂六十首》
九九九,释迦老子不知有。
翻转面皮,伸出毛手,握金赐锤碎窠臼。
突出无位真人,一一面南看北斗。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释昙华所写,诗题为《偈颂六十首》。诗中以独特的语言表达了一种隐晦的含义,给读者留下了广泛的诠释空间。
首先,诗中提到的“九九九”,表示了一个庞大的数量,但这个数量是超出了释迦牟尼和老子所能认知的范畴。这句诗暗示了作者正在表达一种超越常人理解的境界或者主题。
接着,诗中描述了一种令人费解的景象,即翻转面皮、伸出毛手,握金赐锤碎窠臼。这些意象可以被视为释昙华对人世之外的事物的描摹,与前面提到的“九九九”相呼应,进一步强调了超越常人认知的主题。
最后,诗中提到“突出无位真人,一一面南看北斗”。这句诗可以被解释为,真正的智者在超越尘世的境界中,可以用独特的视角去观察和领悟宇宙的奥秘。作者通过这句诗,表达了追求智慧和超脱世俗的意愿。
总的来说,这首诗具有一种超越常人的哲思和追求,展示了对于智慧和境界的追求。作者以隐晦、幽默的方式,勾勒出了一种无限广阔的意境,留给读者广泛的思考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