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十六首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03:03:53诗人:释如净 |  朝代: 宋代 |  15

灵灵而时时昧,不得月随流水。
历历而处处混,不得雨逐行云。

作者介绍

释如净,字长翁(《中国佛学人名辞典》),俗姓俞,明州苇江(今浙江宁波)人。初自芙蓉山至明州雪窦山谒智鑑禅师,相侍十五年。宁宗嘉定三年(一二一○)受请住建康府清凉寺。迁台州瑞巖寺、临安府净慈寺、庆元府瑞巖寺,再住净慈寺。晚受诏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爲青原下十六世,雪窦智鑑禅师法嗣。约卒于理宗宝庆间,行脚四十余年,卒年六十六(《语录·辞世颂》)。有《天童如净禅师语录》二卷、《天童如净禅师续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续语录》及所附《观音导利兴圣宝林寺入宋传法沙门道元记》。 如净诗,以辑自《语录》、《续语录》者依原卷次编爲三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偈颂十六首》是宋代佛教僧人释如净所写的一组诗词。以下是这组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偈颂十六首》中,诗人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一种特殊的心境和体验。这些诗词表达了一种灵动而恒定的状态,同时也暗示了修行者在追求内心平静和超越尘世束缚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难题和挑战。

诗词的中文译文并未提供,而是提供了一种无言的意境。这种意境通过对自然界中的元素进行隐喻的方式来传达。作者描绘了月与流水的关系以及雨与行云的关系,这些形象在佛教文化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诗意:
这组诗词表达了修行者对内心境界的追求。诗中所描述的灵动与稳定的心境,以及对月与流水、雨与行云的描绘,暗示着修行者对于自我与外在世界的关系的思考。诗中的灵动与稳定可以理解为修行者在追求内心平静时,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和变化之间的平衡。

赏析:
这组诗词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一种深邃的哲理。通过对自然界中的景象进行隐喻,作者引发读者对内心世界和外在环境的思考。诗词中的对比和隐喻构建了一种微妙的意境,让读者感受到修行者在面对变化和挑战时所需具备的内心力量和平衡。

这组诗词的价值在于它所传递的思想和情感,而非其文字表达的字面意义。通过触动读者的心灵,这组诗词引导人们思考人生的意义以及内心的平静与超越。无论是佛教徒还是非佛教徒,都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启发,体味生命中的真谛。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ji-song-shi-liu-shoup36.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