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十四首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19 14:19:52诗人:释印肃 |  朝代: 宋代 |  23

骊珠一颗印千峰,越古腾今处处通。
元禅道贯纤毫绝,方知佛法不曾穷。
孤云片片标心法,野鹤翘松表自容。
千眼难观谁解见,赤幡直下起清风。
妙觉十方无影像,灵知三界绝行踪。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作品评述

这首诗词是宋代佛教僧人释印肃所作的《偈颂十四首》中的一首。虽然没有具体的题目,但是通过赏析可以看出其主题是佛教的教义和修行。

中文译文:
一颗骊珠为印章,印于千山万峰上,越古通今无所障。元禅道贯纤毫绝,方知佛法无穷尽。孤云片片标心法,野鹤翘松表自容。千眼难观谁解见,赤幡直下起清风。妙觉十方无影像,灵知三界绝行踪。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运用了佛教的象征与意象,表达了佛法的博大精深以及修行的艰辛和境界的高远。首句“一颗骊珠为印章”,骊珠是佛教中常用的象征物,表示佛陀的智慧,印章则意味着佛法的权威。接下来的“印于千山万峰上,越古通今无所障”表达了佛法的普及和穿越时空的力量。

第二句“元禅道贯纤毫绝,方知佛法无穷尽”指出佛法的精髓是禅修,只有通过禅修才能达到佛法的境界,佛法的深奥需要不断地领悟和修行。

第三句“孤云片片标心法,野鹤翘松表自容”则用云、鹤、松等自然景物,寓意修行者需独立、自觉,以心法为标志,表现出修行者的自信和高傲。

第四句“千眼难观谁解见,赤幡直下起清风”表达了佛法的深度和难度,修行者需要具备非凡的智慧和毅力才能悟到佛法的真谛。

最后一句“妙觉十方无影像,灵知三界绝行踪”则表现出佛法的境界是超越三界的妙觉,修行者需要超越物质世界的束缚,才能领悟到佛法的真谛。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ji-song-shi-si-shounmd.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