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五十首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8 04:13:54诗人:释心月 |  朝代: 宋代 |  17

未见此老人已前,上是天下是地。
既是此老人之后,山是山水是水。
一别五十年,恩怨通身是。
没量大人,抬脚不起,累了儿兮累了孙,恼乱春风何日已。

作者介绍

释心月(?~一二五四),字石溪,号佛海,俗姓王,眉山(今属四川)人。歷住建康府报恩寺,能仁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入住蒋山太平兴国寺。迁平江府虎丘山云巖寺。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入住临安府灵隠景德寺。十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宝祐二年卒。爲掩室禅师法嗣。有《石溪心月禅师语录》三卷、《传衣石溪佛海禅师杂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孙震《石溪心月禅师语录序》、杨栋《御书传衣庵记》。 释心月诗,以辑自《语录》的诗及《语录》、《杂录》中单编的诗合编爲四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偈颂一百五十首》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释心月。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未见此老人已前,
上是天下是地。
既是此老人之后,
山是山水是水。
一别五十年,
恩怨通身是。
没量大人,
抬脚不起,
累了儿兮累了孙,
恼乱春风何日已。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时间流转对人事物的改变和人世间的无常。诗人通过描述一个老人的变化和五十年的分别,传达了人生的变迁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诗中蕴含着对时间和人事的思考,以及对生活中遭遇的困扰和挫折的反思。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变迁。诗人通过对老人的描绘,呈现了年华的流逝对人的影响。前两句表达了在老人未出现之前,世界依然如故的状态;而在老人出现之后,世界却发生了变化,山和水也发生了改变。这种描述旨在强调时间的力量和不可逆转的变化。

接着,诗人谈到了与老人分别五十年后的重逢。他指出恩怨已经贯穿了整个人生,无论是老人还是自己,都免不了受到恩惠和冤屈。这种描述传达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人生的曲折经历。

最后几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中的困扰和挫折的感叹。诗人称自己无法承受更多的压力,感到疲惫不堪,甚至连抬起脚步都困难重重。他还提到自己的后代,暗示着对于子孙的牵挂和担忧。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困扰的春风何时停息的无奈和焦虑。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对时间和人生变迁的思考,以及对困扰和挫折的感叹。它让读者思考生活中的无常和变化,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无奈。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ji-song-yi-bai-wu-shi-shou7tj.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