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苏昌龄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20 23:08:43诗人:杨维桢 |  朝代: 元代 |  24

东吴主者尊师相,师相匡君近若何。
紫极正宜扶日月,鸿沟未许割山河。
金台百丈媒燕隗,盖禄千钟客孟轲。
亦有阳秋成铁史,姓名不必到銮坡。

作者介绍

作品评述

《寄苏昌龄》是元代杨维桢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东吴主者尊师相,
师相匡君近若何。
紫极正宜扶日月,
鸿沟未许割山河。
金台百丈媒燕隗,
盖禄千钟客孟轲。
亦有阳秋成铁史,
姓名不必到銮坡。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苏昌龄的敬意和赞颂。诗中提到了东吴主者尊师相,指的是苏昌龄所尊敬的师傅。诗人认为苏昌龄像师者一样能够辅佐君主,问苏昌龄近来如何。接着,诗人运用紫极、日月、山河等自然景物的形象,表达了对苏昌龄尊贵地位的赞美,认为他有能力扶持正朝的君主,保护国家的安宁,不允许任何人割裂山河。诗中还提到了金台、燕隗、盖禄、孟轲等人,他们都是受到苏昌龄赏识和重用的人物,诗人用他们作为典型,进一步彰显了苏昌龄的英明和器量。最后一句诗中提到阳秋和铁史,意指不需要到銮坡(指朝廷)报告姓名,因为苏昌龄已把事情办得妥当。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苏昌龄的赞美和敬意,展示了他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聪明才智。诗人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物和人物描写,将苏昌龄的德行与山河大地相媲美,表达了对他的推崇之情。同时,诗人还通过提及其他受苏昌龄赏识的人物,进一步突出了他的明智和英明决策。整首诗词端庄典雅,语言简练,通过寥寥数语,展现了作者对苏昌龄的崇敬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师长教诲的重要性和对君主才能的期望。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ji-su-chang-ling.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