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桃源管明菩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11:08:08诗人:陶弼 |  朝代: 宋代 |  15

野鹤孤云无定踪,桃花流水合相容。
夜来月满群山阁,知在秦人第几峰。

作者介绍

陶弼(一○一五~一○七八),字商翁,永州祁阳(今属湖南)人。仁宗庆历中以军功补衡州司户参军,调桂州阳朔县主簿,迁爲阳朔令。后歷知宾、容、钦、邕、鼎、辰、顺诸州。神宗元丰元年卒,年六十四。有文集十八卷,已佚。事见《刘忠肃集》卷一二《陶公墓志铭》及《豫章先生文集》卷二二《陶君墓志铭》,《宋史》卷三三四有传。 陶弼诗,以《宋人集·陶邕州小集》爲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式训堂丛书本(简称式本)、清麓山精舍丛书所收陈运溶刻本(简称陈本)、钱塘丁氏八千卷楼藏旧钞本(简称旧钞本,藏南京图书馆)。另辑集外诗爲第二卷。

作品评述

《寄桃源管明菩》是宋代陶弼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野鹤孤云飘忽不定的形象,以及桃花和流水相融合的景象。夜晚月光照耀下,群山上的阁楼被月色笼罩,但秦人在这些峰峦之间的哪一峰居住,却是未知的。

这首诗词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示了一种追求隐逸、自由自在的情怀。野鹤和孤云都象征着独立自由的个体,它们自由地徜徉在天空之间,没有固定的踪迹。与此同时,桃花和流水的相容,表达了自然界万物和谐共生的意象。诗人通过描绘这些景物,传达了对自由、和谐的向往。

诗中的月光照耀群山上的阁楼,给人以一种宁静、神秘的感觉。夜晚的寂静中,秦人居住的位置却是未知的,增加了一种神秘感和探索的意味。这也暗示了人们对于隐逸之地的向往,对于达到内心宁静的追求。

《寄桃源管明菩》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和谐以及内心宁静的追求。整首诗意蕴含深远,通过自然景物的意象,传达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境界,引发读者对于心灵自由与宁静的思考。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ji-tao-yuan-guan-ming-pu.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