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虎丘山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05:20:32诗人:释智圆 |  朝代: 宋代 |  21

崛起孤峰号虎丘,奇踪宁与众山俦。
月涵秦始剑池冷,藓駮生公讲石幽。
招隐未能居绝顶,卧云空欲学前修。
披图尽日身难到,杳杳烟波茂苑秋。

作者介绍

释智圆(九七六~一○二二),字无外,自号中庸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俗姓徐。年八岁,受具于龙兴寺。二十一岁,传天台三观于源清法师(吴遵路《闲居编》序)。居杭州孤山玛瑙院,与处士林逋爲友(《咸淳临安志》卷七○)。真宗干兴元年卒,年四十七。謚号法慧(《武林高僧事略》)。有杂着,闲居编》五十一卷,仁宗嘉祐五年刊行于世。 智圆诗,存于《闲居编》卷三七至五一。《闲居编》无单本传世,惟见《续藏经》。今录诗十五卷,即以上海涵芬楼影印日本大正《续藏经》本爲底本。

作品评述

《寄题虎丘山》是宋代释智圆创作的一首诗词,描述了虎丘山的壮丽景色以及作者对山的思考和感受。

诗词中文译文:
崛起的孤峰号称虎丘,
它的神奇脱离了其他山峰的平凡。
月亮映照着寒冷的剑池,
苔藓在公讲石的幽深处生长。
我招呼隐士,却未能居于山顶,
我躺在云彩中,渴望学习先贤的修行。
攀登图画,一整天也难以到达,
远远望去,烟波茂盛的园林中是秋天的气息。

诗意和赏析:
《寄题虎丘山》以虎丘山为背景,通过描绘山峰、剑池、公讲石等景观,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赞美和对修行境界的思考。

首先,虎丘山被形容为崛起的孤峰,与其他山峰截然不同,因此得名虎丘。这里的“崛起”一词暗示着山峰的雄伟和独特之处,显示出作者对山峰的敬畏之情。

其次,诗中提到了月亮和剑池,月光倒映在寒冷的剑池中,形成了冷峻而美丽的景观。这种景象传递出一种静谧和寂寞的氛围,与虎丘山的孤峰相呼应,同时也暗示了修行者追求内心的净化和宁静。

接着,诗中描述了公讲石上长满苔藓,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积淀。公讲石作为山中的一块巨石,具有历史和文化的意义,作者借此表达了对先贤智慧的敬仰和向往。

然后,诗中出现了隐士和云彩的意象。作者希望能够招呼隐士,与他们一同寻求修行的境界。但是作者并未能够居于山顶,只能躺在云彩中,表现出一种未能达到理想境地的遗憾和渴望。

最后,诗中以烟波茂盛的园林描绘了秋天的景色。这种景象揭示了时光的流转和自然的变化,同时也给人以凄美和离别的感觉。这种景观与前面描述的山峰和修行境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强调了人生的无常和追求的困难。

总体而言,《寄题虎丘山》通过对虎丘山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赞美和对修行境界的思考。通过运用自然景物的描绘和隐喻,诗词展现出一种宏大而深刻的意境,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修行的道路。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ji-ti-hu-qiu-shan.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