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无愿上人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05:16:14诗人:齐己 |  朝代: 唐代 |  17

六十八去七十岁,与师年鬓不争多。
谁言生死无消处,还有修行那得何。
开士安能穷好恶,故人堪忆旧经过。
会归原上焚身后,一阵灰飞也任他。

作者介绍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作品评述

寄无愿上人

六十八去七十岁,与师年鬓不争多。
谁言生死无消处,还有修行那得何。
开士安能穷好恶,故人堪忆旧经过。
会归原上焚身后,一阵灰飞也任他。

译文:

送给无愿的上人

六十八岁过去,快要七十岁了,与师父相比,白发的数量完全不成比例。
谁说生死之间没有消失的地方,还有什么修行可以做呢?
普通的人怎么可能完全摆脱善恶之分,朋友们值得回忆的过往。
回到本源,身体化为灰烬,飘散无处,那也无所谓了。

诗意:

这首诗词以一个晚年与师父的对比为主题,表达了人在即将死亡的时候对于修行的追求和对于世界的看法。诗人通过自我反省,意识到自己的生死无法预测,也无法通过修行来避免。他同时也指出,普通人无法完全摆脱善恶之分,而应该回忆和珍惜自己和朋友们的过往经历。最后,他提出了一个富有哲理的观点,即回归本源、化为灰烬,无论是哪个阶段的生命都是没有意义的。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考。诗人通过与师父的对比,抒发了对于生老病死的思考和对于修行的追求。同时,他也表达了对于现实世界的认识,普通人无法摆脱善恶之分,只能珍惜过往经历。最后,他以一种豁达的态度面对死亡,认为回归本源、化为灰烬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无需太过计较。整首诗笔触简练,意境深远,思想深刻,表达了对于生命和修行的洞悉与领悟。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ji-wu-yuan-shang-ren.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