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用晦上人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03:15:34诗人:魏野 |  朝代: 宋代 |  25

帝里如何忘旧山,却因知已得名贤。
司仓道合唯无可,吏部交游祇大颠。
紫色袈裟无蕙带,清斋衬施有苔钱。
诗中琴里偏相忆,用晦还应信仲先。

作者介绍

魏野(九六○~一○二○),字仲先,号草堂居士,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东都事略》卷一一八作蜀人)。一生不仕,居陕县东郊。真宗大中祥符四年(一○一一)被荐徵召,力辞不赴。广交僧道隠者,与当时名流寇准、王旦等亦有诗赋往还。天禧三年(一○一九)十二月九日卒,年六十。卒后赠秘书省着作郎。有《草堂集》,生前已行于世。死后,其子魏闲总其诗重编爲《鉅鹿东观集》十卷。《宋史》卷四五七、《东都事略》卷一一八有传。 魏野诗,前十卷以一九二五年贵池刘氏影宋刊本《鉅鹿东观集》爲底本,校以宋绍定元年严陵郡斋刻本(残四~六卷,以明抄本配足,简称明抄配宋本,藏北京图书馆)、旧山楼藏清钞本(简称旧山楼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张蓉镜藏清钞本(简称张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章钰藏清钞本(简称章本)、宋筠录温忠翰校跋本(简称温校)、赵氏峭帆楼一九一四年刊本(简称赵本)、傅增湘批校本(简称傅校)、陈思辑《两宋名贤小集》(清初钞本,收《草堂集》三卷,简称草堂集本)等。另从《草堂集》、《全芳备祖》等书辑得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寄用晦上人》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魏野。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帝里如何忘旧山,
却因知已得名贤。
司仓道合唯无可,
吏部交游祇大颠。
紫色袈裟无蕙带,
清斋衬施有苔钱。
诗中琴里偏相忆,
用晦还应信仲先。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寄给晦上人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山水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借此表达了对友谊和才华的赞赏。作者提到了官场中的种种不足和颠沛流离,但最终仍然希望通过文字和音乐来寄托自己对故友的思念之情,并寄望晦上人能够理解自己的心意。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友情的怀念之情。首句“帝里如何忘旧山”,表达了作者身在都城的心思却无法忘怀故乡的山水景色。第二句“却因知已得名贤”,表达了作者因为与晦上人的交往而受到了才华的认可和赞赏。接下来的两句“司仓道合唯无可,吏部交游祇大颠”,用官场中的两个具体部门来象征官场的不足和动荡,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失望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紫色袈裟无蕙带,清斋衬施有苔钱”,通过描写晦上人的日常生活,展示了他朴素而清净的修行之道,与官场的浮华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两句“诗中琴里偏相忆,用晦还应信仲先”,表达了作者对晦上人的思念和希望,希望通过自己的诗词和音乐,与晦上人传递心意,并寄望晦上人能够理解自己的情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友情的深厚思念之情,同时也抒发了对官场生活的不满和对清净修行的向往。通过对比官场和修行的对立,以及对友情的赞美和思念,展示了作者内心的情感世界,给人以深思和感慨。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ji-yong-hui-shang-ren.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