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云泉僧永颐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13:52:06诗人:周弼 |  朝代: 宋代 |  9

书来只说住高峰,不记松林第几重。
欲拣青峦问茅舍,秋山一样白云封。

作者介绍

周弼(一一九四~?),字伯弜,祖籍汶阳(今山东汶上)。文璞子。与李龏同庚同里。宁宗嘉定间进士(《江湖后集》卷一小传)。十七年(一二二四)即解官(本集卷二《甲申解官归故居有以书相问者》)。以后仍漫游东南各地,是否復官不详。卒于理宗宝祐五年(一二五七)前。生前刊有《端平集》十二卷,已佚。宝祐五年,李龏摘其古律体诗近二百首,编爲《汶阳端平诗隽》四卷。事见本集卷首李龏《汶阳端平诗隽序》。 周弼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爲底本。校以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诗词:《寄云泉僧永颐》

中文译文:
书信中只说住在高峰,
不记得松林有几层。
欲寻青山问茅舍,
秋山与白云相融。

诗意:
这首诗是宋代周弼所作,题为《寄云泉僧永颐》。诗人通过书信的形式,寄给了云泉寺的僧人永颐。他提到自己住在高峰上,但并不清楚松林有多少层。他渴望去寻找那些青山和茅舍,因为在秋天,山峦和白云似乎变得如此相似,彼此融合在一起。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渴望和留恋之情。诗人选择了通过书信的形式来表达,增添了一种亲切和私密的感觉。诗中的高峰、松林、青山、茅舍和白云等意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诗人对自然的热爱。诗人以秋山与白云相融的景象来形容山峦的美丽,传递出一种深深的宁静和和谐感。

整首诗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自然景观,通过描绘诗人对山峦和云雾的追求,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渴望。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敏感和对宁静与和谐的追求。这首诗以其简明扼要的表达方式和深邃的意境,使人们产生共鸣,并引导读者思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ji-yun-quan-seng-yong-yi.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