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字芸香阁,幽人竹素园。
经过宛如昨,归卧寂无喧。
高鸟能择木,羝羊漫触藩。
物情今已见,从此愿忘言。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字浩然,襄阳人。少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常于太学赋诗,一坐嗟伏,与张九龄、王维为忘形交。维私邀入内署,适明皇至,浩然匿牀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诏浩然出,诵所为诗。至“不才明主弃”,帝曰:“卿不求仕,朕未[尝]常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採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与故人剧饮懽甚,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亦不悔也。张九龄镇荆州,署为从事。开元末,疽发背卒。浩然为诗,伫兴而作,造意极苦,篇什既成,洗削凡近,超然独妙,虽气象清远,而采秀内映,藻思所不及。当明皇时,章句之风大得建安体,论者推李杜为尤,介其间能不媿者,浩然也。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孟浩然,襄阳人。开元二十八年卒,年五十二。(复出一首)
作品评述
《寄赵正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该诗描写了一个安静祥和的环境,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忘却尘世烦扰、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愿。
中文译文:
寄给赵正字
正字芸香阁,幽人竹素园。
经过宛如昨,归卧寂无喧。
高鸟能择木,羝羊漫触藩。
物情今已见,从此愿忘言。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描述寄给赵正字的信信封的图案为引子,通过描绘一个安静的景象,来表达诗人追求内心宁静的愿望。
诗中的“正字芸香阁”和“幽人竹素园”都是景物的名称,表达了一个安静、祥和的环境。诗人通过使用“经过宛如昨”和“归卧寂无喧”这样的词句,暗示诗人享受着这个宁静的环境。
诗中出现的“高鸟能择木”和“羝羊漫触藩”是意境上的描写,表达了自然界中一切都按照自身的本性行动的意象。这里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也能像自然界的动物一样,按照自己的本性行动,追求内心的宁静。
最后两句“物情今已见,从此愿忘言”是诗人对自己的期许和愿望。物情是指外界的喧嚣和纷扰,诗人希望能看清这些,从而告别外界的烦扰,追求内心的宁静。
整首诗以其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渴望追求宁静的内心愿望,引导读者一起反思人生的真谛。这首诗彰显了孟浩然清幽的审美风格和追求心灵宁静的精神追求,体现了唐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