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佑寺留别丕上人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20:13:46诗人:皮公弼 |  朝代: 宋代 |  9

两年无惠及编望,蜀道天难六月行。
深羡高僧捐世累,竹风清处听泉声。

作者介绍

皮公弼(?~一○七九),字宪臣,河南(今河南洛阳)人(明隆庆《仪真县志》卷四)。英宗治平元年(一○六四),知东明县,权发遣度支判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四一)。后知袁州(清雍正《江西通志》卷四六)。神宗熙宁间歷江淮、陕西、永兴军路转运使,制置解盐使。元丰二年卒(《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九七)。

作品评述

嘉佑寺留别丕上人

两年无惠及编望,
蜀道天难六月行。
深羡高僧捐世累,
竹风清处听泉声。

诗词的中文译文:

两年来,未能与你相聚,
蜀道天险,在六月时行走。
深深地羡慕高僧放弃世俗的纷扰,
只希望能在竹林清幽之处,倾听清泉的声音。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皮公弼与丕上人分别已有两年之久,未能再相聚的遗憾之情。他感叹蜀道的险阻,似乎成为两人重逢的障碍。然而,他心中对高僧的羡慕却是如此深切,高僧能够摆脱凡尘的束缚,专心修行,享受竹林中的宁静,并聆听泉水的潺潺流淌之音。这种清雅的境界,让人心生向往和敬仰。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文字表达了作者的思念之情和对高僧生活境界的羡慕。两年未能相聚,让作者深感遗憾和惋惜,同时也揭示了蜀道行走的艰难困苦,暗示了两个久别的人再度相见的困难。尤其是在蜀道六月的天气,更是加大了行走的困难度。然而,作者对高僧的羡慕却是如此深切,他看到了高僧放弃尘世纷扰,追求修行的精神境界,他希望自己也能在竹林的静谧环境中,聆听泉水的潺潺之音,体验到内心的宁静与自在。这首诗展示了作者的情感,以及对高僧清雅生活的向往。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jia-you-si-liu-bie-pi-shang-renxf6.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