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花万蕊。
醒□丹房玄石髓。
烟驾来时。
一勺仙翁手自随。
旋煎松火。
始觉醍醐直可可。
扶起精神。
洞里天闲日月新。
作者介绍
北宋僧人、词人。字师利。安州(今湖北安陆)人。本姓张,名挥,仲殊为其法号。曾应进士科考试。生卒年不详。年轻时游荡不羁,几乎被妻子毒死,弃家为僧,先后寓居苏州承天寺、杭州宝月寺,因时常食蜜以解毒,人称蜜殊;或又用其俗名称他为僧挥。他与苏轼往来甚厚。徽宗崇宁年间自缢而死。
仲殊的作品风格
苏轼称仲殊“能文善诗及歌词,皆操笔立成,不点窜一字”(《稗海》本《志林》卷11)。其诗散见诸家笔记,如《京口怀古》、《润州》等诗,雄放而有情致,颇具唐人佳境。仲殊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于词作方面。有些描写春情、别恨一类的作品。如〔诉衷情〕“涌金门外小瀛洲”、〔蝶恋花〕“开到杏花寒食近”等,被誉为“篇篇奇丽,字字清婉”(《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更多的词带有苏轼超迈横绝的作风,这在他登临怀古的作品中表现得尤为显著,如〔金蕉叶〕“六朝遗恨连江表,都分付,倚楼吟啸”,〔定风波〕“山色入江流不尽,古今一梦莫思量”,都于壮丽空阔的景物描绘中寄寓历史的感慨,表现出超旷的胸襟。此外,如〔南柯子〕写“六和塔”,〔柳梢青〕写“天涯”、“行人”,也都显得清新洒脱。所以苏轼说他“胸中无一毫发事”(《志林》卷11),“通脱无所着”(《东坡后集》卷一《破琴诗引》)。至于仲殊的一些吟咏花草的词,却既无寄托,又乏风韵。仲殊的文学成就
苏轼称仲殊“能文善诗及歌词,皆操笔立成,不点窜一字”(《稗海》本《志林》卷11)。其诗散见诸家笔记,如《京口怀古》、《润州》等诗,雄放而有情致,颇具唐人佳境。仲殊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于词作方面。有些描写春情、别恨一类的作品。如〔诉衷情〕“涌金门外小瀛洲”、〔蝶恋花〕“开到杏花寒食近”等,被誉为“篇篇奇丽,字字清婉”(《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更多的词带有苏轼超迈横绝的作风,这在他登临怀古的作品中表现得尤为显著,如〔金蕉叶〕“六朝遗恨连江表,都分付,倚楼吟啸”,〔定风波〕“山色入江流不尽,古今一梦莫思量”,都于壮丽空阔的景物描绘中寄寓历史的感慨,表现出超旷的胸襟。此外,如〔南柯子〕写“六和塔",〔柳梢青〕写"天涯"、“行人”,也都显得清新洒脱。所以苏轼说他“胸中无一毫发事”(《志林》卷11),“通脱无所着”(《东坡后集》卷一《破琴诗引》)。至于仲殊的一些吟咏花草的词,却既无寄托,又乏风韵。
仲殊有词1卷,名《宝月集》,早已失传。近人赵万里辑《宝月集》1卷共46首,断句七,《全宋词》据以收录时,有所增补。《全宋词补辑》又新补22首。
作品评述
《减字木兰花》是宋代仲殊创作的一首诗词。由于其中存在一些缺字,无法准确还原全部内容。然而,我将尽力根据已有的信息为您提供一份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英花万蕊。
醒觉丹房玄石髓。
烟驾来时。
一勺仙翁手自随。
旋煎松火。
始觉醍醐直可可。
扶起精神。
洞里天闲日月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朵减字木兰花的美丽。尽管缺少了一些字句,但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木兰花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思考。
诗的开头,以“英花万蕊”形容木兰花的美丽和繁盛。木兰花是一种花朵绚丽多彩的植物,这里用“万蕊”来形容其盛开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花朵的喜爱之情。
接下来的几句诗描写了一种独特的煎药情景。诗中提到了“丹房”和“玄石髓”,可以推测这是在描述一种制药的过程。作者在烟雾中来到这个地方,仙翁手持勺子自己煎药。这种场景给人一种神秘而祥和的感觉,似乎在展示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
随后的几句中,描述了煎药的过程。作者使用了“松火”这个词,可能是指煎药时使用了松木的火焰,同时也可能暗示了一种悠远和清香的感觉。随着煎药的过程进行,作者开始感受到一种名为“醍醐”的东西,这里用“直可可”来形容其纯净和可贵。
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精神力量。他感到自己的精神被提升了,仿佛重新找回了自己的活力。最后一句,“洞里天闲日月新”,表达了一种宁静和恢复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的循环和变化。
总体而言,虽然这首诗的内容有些不完整,但它描绘了一种与自然相融合的情景,表达了对木兰花的赞美以及通过与自然互动而获得的精神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