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归山逢友人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18:16:56诗人:杜荀鹤 |  朝代: 唐代 |  24

儒为君子儒,儒道不妨孤。
白发多生矣,青山可住乎。
徉狂宁是事,巧达又非夫。
只此平生愿,他人肯信无。

作者介绍

杜荀鹤,字彦之,池州人。有诗名,自号九华山人。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復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衆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 杜荀鹤,字彦之,池州人。有诗名,自号九华山人。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復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衆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

作品评述

将归山逢友人

儒为君子儒,儒道不妨孤。
白发多生矣,青山可住乎。
徉狂宁是事,巧达又非夫。
只此平生愿,他人肯信无。

译文:
即将回归山中,遇到友人。

君子抱持儒道,儒道本就不需要他人陪伴。
白发渐多,年岁已经不少,青山可以做家乡吗。

徜徉于自我的狂妄之中,是否是理智的行为,巧妙地达成了目标,是否就不是真的伟业。
只有这个心愿是我一生的志愿,别人会相信吗。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杜荀鹤即将回归山中时遇到的友人,并表达了他对于儒道思想的坚守和内心的狂妄与幽默。

诗中的“儒道不妨孤”,表明了杜荀鹤坚守儒道的态度,认为儒道并不需要他人陪伴来验证或承认。他对于自我的坚持,使得他充满了自信和骄傲。

然而,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年岁的感慨。他提到“白发多生矣”,年岁已经不少,他将要回归的青山是否能成为他安身之地,仍然存在疑虑。这里,作者反衬出了人生的曲折与无常,提醒人们面对时光流转的不可避免。

最后两句“徉狂宁是事,巧达又非夫。只此平生愿,他人肯信无。”则表达了杜荀鹤对于自我的思考与困惑。他在追求自我的过程中,无论是纵情奔放的徉狂,还是巧妙达成目标,都让他感到怀疑自己的真实性与价值。他仅仅为了这个平生的愿望,希望有人能够相信他的真实心愿。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于儒道思想的思考和对于自我心愿的追求,展现了作者杜荀鹤内心的狂妄与幽默,同时也表达了对于时间流逝和他人认可的迷茫和不确定。这种深入人心的表达使得这首诗在唐代诗坛上独具特色,并在后世广为传颂。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jiang-gui-shan-feng-you-ren.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