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号梅为自在春,淡妆贵不失天真。
园林烂熳空多事,篱落伶俜倒出尘。
无竹无松自风韵,得江得月更精神。
清高惟雪可相配,次有冰台两玉人。
作者介绍
曾丰(一一四二~?)(生年据本集卷九《端午家集》“自我生壬戌”推定),字幼度,号撙斋,乐安(今属江西)人。孝宗干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会昌县。十六年,知义宁县。宁宗庆元改元(一一九五)时,知浦城县。歷隆兴、广东、广西帅漕幕,通判广州,知德庆府。享年近八十。有《撙斋先生缘督集》四十卷,宋时曾版行,已佚,元元统间五世孙德安欲重刻,未果。明万历间选刻爲十二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缘督集》二十卷。今存清抄本四十卷,似仍爲宋本之旧。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道园学古录》卷三四《曾撙斋缘督集序》。 曾丰诗,以清抄本四十卷(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明万历选刻本(简称明本)、丁丙跋抄本(简称丁本)。由于底本文字错譌衍夺极多,凡明确无疑之错譌,据校本径行校改。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诗词:《江路见梅怀泉台留主管王提干》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曾丰创作的一首诗词,描述了作者在江边小路上看到梅花时的心情和联想。诗中表现出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情感体验,并通过梅花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和人生之境的思考。
诗中的梅花被称为"强号梅",意味着梅花在春季中的独特美丽和自信。作者形容梅花淡妆贵重,既保留了自然之美,又散发出一种天真无邪的气质。这种贵重和天真的结合,展示了梅花独有的魅力。
接下来,诗中出现了园林烂熳,篱落伶俜的描写。这些景物的存在使得诗中的空间变得复杂多样,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烦琐和纷杂的事物。作者通过这些细节的描绘,突出了梅花的纯净和独特的存在感。
诗中提到了自然界中其他元素的缺失,比如没有竹子和松树。这种缺失使得梅花更加突出,它以自己独特的风韵照亮了整个环境。作者借助于自然景物的对比,强调了梅花的独特性和独立精神。
最后两句诗中,作者提到了清高的雪和冰台上的两位美人。这里的雪和冰台可以被视为对纯洁和高雅的象征,与梅花的形象相得益彰。通过这样的对比,作者表达了对于高尚品质和美好境界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写和联想,展示了作者对自然之美和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对梅花的赞美和对其他景物的对比,诗中呈现出了一种纯真和高雅的情感,以及对于追求纯洁和高尚的渴望。这首诗通过以梅花为媒介,抒发了作者对美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和人文的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