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久闻横笛,寥寥景更赊。
天容垂极岸,月色冷平沙。
静引乡心远,闲惊旅鬓华。
哀音殊未已,可处落梅花。
作者介绍
释智圆(九七六~一○二二),字无外,自号中庸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俗姓徐。年八岁,受具于龙兴寺。二十一岁,传天台三观于源清法师(吴遵路《闲居编》序)。居杭州孤山玛瑙院,与处士林逋爲友(《咸淳临安志》卷七○)。真宗干兴元年卒,年四十七。謚号法慧(《武林高僧事略》)。有杂着,闲居编》五十一卷,仁宗嘉祐五年刊行于世。 智圆诗,存于《闲居编》卷三七至五一。《闲居编》无单本传世,惟见《续藏经》。今录诗十五卷,即以上海涵芬楼影印日本大正《续藏经》本爲底本。
作品评述
《江上闻笛》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释智圆。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夜深久久听到横笛声,稀疏的景色更加模糊。
天地间的界限消失,月色冷冽映照平坦的沙滩。
宁静中引起乡愁,闲散中触动旅途的白发华丽。
悲伤的音调依然不停,如同寂寞地漂浮在落梅花下。
诗意:
《江上闻笛》通过描绘夜晚江边听到横笛声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追忆乡愁的情感。夜深人静,诗人倾听着横笛的声音,景色变得朦胧而渺远,仿佛与现实世界隔绝。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的思绪飘远,渴望远方的乡愁被唤醒,同时也被自己旅途中白发的华丽所触动。诗人以悲伤的音调表达了内心的孤寂和失落,寄托了对逝去时光和故乡的思念之情。
赏析:
《江上闻笛》以细腻的笔触和凄美的意境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体验。诗人运用寥寥数语,将读者带入一个寂静而凄美的夜晚场景。横笛的声音在夜晚里回荡,与深远的乡愁相互呼应,诗人以此表达了对远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人通过寒冷的月色和平坦的沙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凄清的氛围,增强了诗词的意境感。最后两句以悲伤的音调和落梅花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和无尽的悲伤。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传达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寂和追忆之情,同时也引发了对生命流转、时光流逝和人世间悲欢离合的思考。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和音乐的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表达,展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才华和对生命的深刻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