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羞烛影照苍波,独向江头步绿莎。
历历风烟行地阔,冥冥云海得天多。
沙晴百纲收渔市,山晚千帆殷棹歌。
约取清秋弄明月,一尊重欲酹东坡。
作者介绍
孙应时(一一五四~一二○六),字季和,自号烛湖居士,余姚(今属浙江)人。早年从陆九渊学。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台州黄巖尉。歷秦州海陵丞、知严州遂安县。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应辟入崈幕。后知常熟县。宁宗开禧二年改通判邵武军,未赴而卒,年五十三。有文集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烛湖集》二十卷。事见本集附编宋杨简《孙烛湖圹志》、张淏《孙应时传》。 孙应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烛湖集》爲底本,酌校他书引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江上作》是宋代诗人孙应时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独自站在江边,烛光映照着苍茫的波涛,他踏着绿茵向江头走去。在广阔的天地中,风烟的景象历历在目,云海浩渺无垠。晴朗的天空中,渔市的百纲渐渐归拢,山晚时分,千帆纷纷起航,歌声阵阵。作者约请好友东坡共享这美好的秋夜,举起酒杯,一同庆祝。
这首诗通过描绘江上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深深赞叹和对人生的思考。烛光映照着苍茫的波涛,给人一种凝思和追寻的感觉。作者在江头独自行走,展现了他的孤独和思索的状态。风烟行地阔,云海得天多,表达了大自然的广袤和无限的壮丽景象。沙晴百纲收渔市,山晚千帆殷棹歌,展示了江上人们的生活和活力。最后,作者邀请好友东坡一同分享这美好的秋夜,象征着友情和欢乐。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作者的感受和思考,传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索。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受,并通过描绘江上的景象,表达了对生活和友情的珍视。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启发。读者在品味这首诗时,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受,同时也可以引发对生活和友情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