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岸已为谷,斯人如蜕蝉。
固应留宝刻,信示当家仙。
作者介绍
贺铸(一○五二~一一二五),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北宗狂客,卫州(今河南汲县)人。以唐贺知章爲远祖,因自称越人。初以外戚恩爲右班殿直,官监军器库门、临城酒税、徐州宝丰监等。哲宗元祐七年(一○九二),以李清臣、苏轼等荐,监鄂州宝泉监。丁母忧服除,通判泗州、太平州,管勾亳州明道宫。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以承议郎致仕,卜居苏南。又以荐復起,管勾杭州洞霄宫。宣和元年(一一一九)再致仕。七年,卒于常州,年七十四。铸善爲词章,以填词名家,因《青玉案》词“梅子黄时雨”句,世称贺梅子。诗亦爲时人所重,自编《庆湖遗老诗集》前后集,今有前集传世。集中诗题下多详注作诗年月及诗中涉及的人物里居姓字,见出今本仍系自编本之旧。事见《庆湖遗老诗集》原序及附录《贺公墓志铭》,《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贺铸诗,以明谢氏小草斋抄本(今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底本在原集九卷后增补“拾遗”“补遗”各一卷。参校清干隆彭氏知圣道斋抄本(简称清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宜秋馆刊《宋人集乙编》本(简称宋人集),并酌校宋陈思《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中所收诗。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江夏八咏之二右灵竹寺》是宋代贺铸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江夏右灵竹寺的景色,并表达了对修行者的赞美和对仙境的向往。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高岸已为谷,斯人如蜕蝉。
固应留宝刻,信示当家仙。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江夏右灵竹寺为背景,通过描绘景色和表达情感,展示了作者对修行者的敬佩和对仙境的向往。
首句“高岸已为谷”描绘了竹寺所在的高岸,如今已经成为了一片谷地。这里可以理解为修行者在修炼过程中,通过不断努力和超越,达到了高深境界。
接着,“斯人如蜕蝉”一句,将修行者比作蜕变后的蝉,暗示修行者已经蜕变成了超凡的存在。这里的“斯人”可以指代修行者自己,也可以指代在竹寺中修行的众多修行者。
第三句“固应留宝刻”表达了对修行者的赞美之情。宝刻是指珍贵的雕刻,这里可以理解为修行者的修行成果和智慧,应该被珍视和传承。
最后一句“信示当家仙”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当家仙指的是在家修行的人,希望通过修行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成为仙人。
整首诗通过描绘景色和表达情感,展示了作者对修行者的敬佩和对仙境的向往。同时,也传达了修行者通过不断努力和超越,达到高深境界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