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夜无眠想千古,一字茫然堕沙莽。
贤否纷纷固难数。
楼头漏声寂不闻,策策寒窗叶鸣雨。
作者介绍
王之道(一○九三~一一六九),字彦猷,自号相山居士,无爲(今属安徽)人。与兄之义、弟之深同河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第,因对策极言联金伐辽之非,抑置下列。钦宗靖康初调和州歷阳县丞,摄鸟江令,以奉亲罢。金兵南侵,率乡人退保胡避山。镇抚使赵霖命摄无爲军,朝命爲镇抚司参谋官。高宗绍兴间通判滁州,因上疏反对和议忤秦桧,责监南雄州溪堂镇盐税,会赦不果行,居相山近二十年。秦桧死后,起知信阳军,歷提举湖北常平茶盐、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孝宗干道五年卒,年七十七。有《相山集》三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五卷),己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五卷。事见本集卷三○附录宋尤袤《故太师王公神道碑》。 王之道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教授颜端行出示所和老杜曲江章因次韵》是宋代诗人王之道的作品。该诗抒发了作者在清夜中无法入眠,思考千古风云的壮志,却感到自己的文字茫然无力,堕入尘世的困境。诗中探讨了人才的得失问题,认为评价贤否之事难以确切断定。在孤寂的楼头,滴水声却无法听到,寒窗下的作者思绪万千,仿佛叶子在雨中鸣叫。
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在清夜中的心境,展现出对自身才智和人世沧桑的深思。作者在深夜中无法入眠,思绪纷乱,显示了他对千古风云的关注和对个人成就的追求。然而,他对自己的文字表达感到茫然和无力,认为自己的才华难以在纷繁世事中得到应有的认可。这种无眠的状态和对人才得失的思考,体现了作者内心的挣扎和无奈。
诗中的楼头漏声和寒窗下的叶子鸣雨是作者孤寂心境的象征。楼头漏声寂不闻,表明作者处于一种孤独的状态,无法与外界沟通。寒窗下的叶子鸣雨,则突显了作者内心的不安和焦虑。这些形象的运用增强了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整首诗以清夜无眠为背景,通过描写作者的内心纷乱和思考,展现了他对自身才智和人世之事的矛盾感。诗意深邃,引人深思。作者以自己的不眠之夜折射出人类对于成就与困惑、才华与评价之间的矛盾与困境,体现了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挣扎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