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沉宦海笑童颠,好上鸱夷老子船。
今日君恩赐骸骨,半篙秋水送归田。
作者介绍
袁说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巖,号东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侨居湖州。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溧阳簿。歷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国子正、太常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秘书丞。淳熙间,知池州(《宋会要辑稿》瑞异二之二五)。改知衢州。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由提点浙西刑狱改提举浙西常平茶盐(《金石补正》卷一一六)。二年,知平江府(《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八三)。三年,知临安府(同上书刑法四之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迁户部侍郎(《宋史》卷一七五),权户部尚书。三年,爲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召爲吏部尚书兼侍读,出知绍兴府兼浙东路安抚使。嘉泰二年(一二○二),同知枢密院事。三年,迁参知政事(《宋史》卷三八、二一三)。寻加大学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五。有《东塘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家传》。 袁说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七卷)爲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馆臣漏辑诗十二首,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译文:
船归田野秋水中,解下政务笑童颠。
浮沉宦海多少年,骸骨归来感君恩。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官员辞去官职回归故乡的情景。诗人袁说友描述了自己在宦海中的起伏经历,但他现在笑容满面,心情轻松愉悦,就像一个快乐的孩童。他喜欢上了一艘古老的船,这艘船象征着他返乡的方式。诗人感激君主的赐予,将自己的骸骨归还给家乡。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宦海生涯的回顾和对归乡的喜悦之情。诗中的“浮沉宦海”揭示了诗人曾经历过的宦海之苦和沉浮之感,而“笑童颠”则表达了诗人回归田园生活后轻松愉快的心情。诗的末句“半篙秋水送归田”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坐船归乡的场景,船行在秋水之上,仿佛秋水也在欢送着他的归来。
整首诗情感明朗,表达了诗人对宦海生涯的豁达和对归乡的渴望。通过对宦海和归乡的对比,诗人传达了对自由、宁静和家园的向往。这首诗的诗意简洁明了,表达了诗人对回归乡土生活的欣喜之情,同时也展现了对过去经历的一种豁达和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