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花窈嫋蔓颓墙,古寺苍苔昼掩房。
犬吠屋头山杳杳,虫鸣阶隙草荒芒。
池塘澹月蒹葭冷,篱落西风橘柚香。
六代江山金碧地,断碑留得管兴亡。
作者介绍
游酢(一○五三~一一二三),字定夫,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人。学者称廌山先生,亦称广平先生(《宋元学案》卷二六),初从程颢学。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调越州萧山尉。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召爲太学录,除博士。二年,知河清县。应范纯仁辟,爲颍昌府教授。歷齐州、泉州签判。元符三年(一一○○),召爲监察御史。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出知和州。四年,管勾南京鸿庆宫,居太平州。政和元年(一一一一),知汉阳军。七年,知舒州。宣和元年(一一一九),知濠州。罢归,寓歷阳。五年,卒,年七十一。謚文肃。有文集十卷,已佚。后人辑有《游廌山先生集》、《游定夫先生集》行世,卷次不一。事见《龟山集》卷三三《御史游公墓志铭》,《宋史》卷四二八有传。今录诗十九首。
作品评述
金陵野外废寺
寒花窈嫋蔓颓墙,
古寺苍苔昼掩房。
犬吠屋头山杳杳,
虫鸣阶隙草荒芒。
池塘澹月蒹葭冷,
篱落西风橘柚香。
六代江山金碧地,
断碑留得管兴亡。
中文译文:
寒花婉转攀蔓着废弃的墙壁,
古寺深处的墙壁长满了苍苔,白天掩藏了它的房屋。
狗在屋前吠叫,山比天更遥远,
蝉鸣在台阶的缝隙中,草丛荒芒般蓬乱生长。
池塘中的月光昏暗,蒹葭冷寂,
篱笆的院子里,西风吹拂着橘子和柚子的香气。
六朝的江山是金碧辉煌的土地,
断裂的碑石留下了管轮兴亡的痕迹。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废弃的寺庙景象。诗人游酢以简练而准确的笔触,通过描绘寺庙的景象,展现了岁月的无情和历史的苍茫。
诗中的一系列形象,如寒花攀蔓、古寺的苍苔、犬吠山杳、虫鸣草荒芒,形象鲜明地表达了寺庙的荒凉和岁月的沧桑感。寒花婉转而不倒,寓意着寺庙的残存之美;古寺的苍苔则传递了岁月的积淀和沧桑感;犬吠和虫鸣的声音更加突出了宁静的寺庙所面临的废墟和弃置。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描述了寺庙所在的环境,一片荒凉和冷寂,池塘中的澹月使整个景色更加幽暗,反映了废弃寺庙的荒僻。然而,篱笆中的西风却带着橘子和柚子的香气,这里是荒凉中留下的稀有的清香,更多地揭示出寺庙曾经的辉煌和历史上的兴盛。
最后两句“六代江山金碧地,断碑留得管兴亡。”显然揭示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寺庙作为一个历史的见证者,见证了六朝的辉煌和沉寂。断裂的碑石所留下的痕迹让人想起历史人物和事件,引发对历史兴衰和人事变迁的深思。
全诗以深沉幽雅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寺庙及历史的思考,充斥着对时间流转和历史变迁的感慨。同时,通过景物状况的描写,诗人创造出了空灵、凄凉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了废寺的荒凉和历史的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