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法师东斋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22 04:01:26诗人:王昌龄 |  朝代: 唐代 |  体裁: 山水 |  16

筑室在人境,遂得真隐情。
春尽草木变,雨来池馆清。
琴书全雅道,视听已无生。
闭户脱三界,白云自虚盈。

作者介绍

王昌龄,字少伯,京兆人。登开元十五年进士第,补秘书郎。二十二年,中宏词科,调汜水尉,迁江宁丞。晚节不护细行,贬龙标尉卒。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涣之齐名,时谓王江宁。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作品评述

《静法师东斋》是唐代王昌龄所写的一首诗,主要描绘了一个居住在山林间的静法师生活的情景。

诗的中文译文如下:

筑室在人境,遂得真隐情。
春尽草木变,雨来池馆清。
琴书全雅道,视听已无生。
闭户脱三界,白云自虚盈。

诗中描述了静法师选择在人群烟火气息外修行,并感受到真正的隐居生活的境界。

第一句“筑室在人境,遂得真隐情”描绘了静法师建造寺庙在人迹罕至的环境中,因此真正体会到了隐居者的情调。

第二句“春尽草木变,雨来池馆清”表达了春天渐渐过去,草木植袭变了样,雨水来临之后,寺庙的池塘变得干净清澈,与世隔绝。

第三句“琴书全雅道,视听已无生”指出了静法师过着闭门思过的生活,他尽情弹奏古琴,阅读典籍,不再与外界有太多的接触,只聆听自己的内心。

最后一句“闭户脱三界,白云自虚盈”表明了静法师闭户修行,逐渐超越了凡尘世界的束缚。他与世隔绝,但内心却感受到白云空灵的美。

整首诗写景描情,以静法师的修行生活为主题。通过这位隐居者的描述,诗人展示了修行者追求内心宁静与放松的境界。诗意深远,既表达了人们对自然和心灵的向往,也抒发了作为一个隐士所获得的自由与宁静之美。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jing-fa-shi-dong-zhai.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