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思观崔道士授剑柏中剑常吼若雷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02:45:35诗人:李廌 |  朝代: 宋代 |  17

阴阴老柏森庭牖,外脱中空若虚缶。
崔仙授剑柏遂神,剑气腾天剑声吼。
顷年天师受丹诀,此地精思岁华久。
玉函金匮发灵崖,因使阴符诬虎口。
殿中真人道玄笔,笔妙飞扬传不朽。
霜发羽人逢白叟,间岁已闻踰九九。
神游八极吾所愿,道骨仙风愧无有。
欲赋大鹏思子微,恐尔年龄亦为偶。

作者介绍

李廌(一○五九~一一○九),字方叔,号太华逸民(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卷六六《书月巖集后》)、济南先生(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卷三),祖先由郓州迁华州,遂爲华州(今陕西华县)人。早年以文章受知苏轼。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苏轼知贡举,得试卷以爲廌作,置之首选,而是科廌竟下第,所以轼有“平生漫说古战场,过眼还迷日五色”(《送李方叔下第》)之叹。后再举亦失利,遂绝意仕进,定居长社。徽宗大观三年卒,年五十一。有《济南集》(一名《月巖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八卷,其中诗四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李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近人李之鼎宜秋馆《宋人集》丙编本(简称宜秋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精思观崔道士授剑柏中剑常吼若雷》是宋代李廌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参悟精妙景象,观望崔道士传授玄剑,柏树如老者黯然立于庭院之中,树皮外剥,内部空虚,宛如空心陶罐。崔仙传授玄剑,柏树因此而变得神秘,剑气冲天,剑声咆哮。多年来,崔道士领悟了天师的丹药秘诀,在此地思考已久。玉函金匣放出来自灵崖的神奇力量,用以化解邪恶力量的阴符误导了老虎的口腔。殿中的真人使用玄笔,笔法独到,飞扬跃动,流传不朽。年事已高的羽人在霜雪中遇见了白叟,经过九九个年头的时间,他已闻听白叟的传言。我心灵游走于八极之间,向往着神奇的境界,但以我的道行和修为,可谓微不足道。我欲赋诗表达对大鹏鸟思子之情,但担心我和你的年龄相仿。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意蕴含深邃的玄思和修行之道。诗中描绘了一个神奇而奥妙的景象,以及其中的道士、剑、柏树和笔等象征物,表达了作者对道家修行和哲学的思考和追求。

柏树象征了长寿和坚韧,它们的老态和空虚反映了岁月的流转和人生的虚幻。崔道士传授的玄剑象征着道家的智慧和力量,剑气腾空、剑声咆哮,展示了剑术的威力和精妙。

诗中提到的天师和丹药秘诀暗示了作者对仙丹长生之术的向往和探索。玉函金匣和阴符虎口的描绘则表达了对灵异力量和邪恶势力的斗争和化解。

真人使用的玄笔象征着文学艺术和智慧的传承,它的飞扬跃动传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推崇和传承的渴望。

最后,诗中的大鹏鸟和思子微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远大目标和理想的渴望,但又因为自身的年龄和修行不足,产生了一种无奈和忧虑。

综合来看,《精思观崔道士授剑柏中剑常吼若雷》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景物和象征物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道家哲学、修行和文化传承的思考和追求,同时也展示了人与自然、人与神秘力量之间的对话和交融。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jing-si-guan-cui-dao-shi-shou-jian-bai-zhong.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