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六日出郡登舟如钱塘十七日舟中杂兴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10:57:04诗人:汪莘 |  朝代: 宋代 |  20

一簇沙鸥占碧波,手摇双桨叫吴歌。
大罗只许诗人赋,不许诗人上大罗。

作者介绍

汪莘,字叔耕,休宁(今属安徽)人。不事科举,退安丘园读《易》,后屏居黄山。宁宗嘉定间应诏上书,不报。徐谊帅江东,以遗逸荐,亦不果。遂筑居柳塘上,囿以方渠,自号方壶居士,学者称柳塘先生。有《方壶集》。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九、《新安文献志》卷八七有传。 汪莘诗,以明汪璨等刻《方壶存稿》爲底本。校以清雍正九年汪栋刻本(简称清刻本),并酌校《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九三《方壶存稿》(简称名贤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方壶存稿》(简称四库本)所录诗。

作品评述

《九月十六日出郡登舟如钱塘十七日舟中杂兴》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汪莘。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九月十六日,离开郡县登上船只,如同钱塘江上的航行。十七日,舟中杂乐声起。沙鸥成群,翔于碧波之上,双桨摇动,引吴歌之声。在大罗天上,只允许诗人创作诗歌,却不许诗人登上大罗天。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九月十六日从郡县乘船离开,仿佛置身于钱塘江上的情景。在船上的第二天,船上响起了各种杂乐之声。沙鸥群集在碧波之上,双桨摇动,唤起了吴歌的歌声。诗人提到了大罗天,暗示了诗人创作诗歌的境界,他们可以在人间创作美丽的诗歌,但却无法达到超越凡尘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情感为主题,通过对舟行和船中杂乐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诗中的沙鸥和摇桨声,形象生动地勾勒出江上的景象,给人以美好的联想和感官上的享受。同时,诗人通过提到大罗天和诗人的关系,抒发了对艺术创作的思考和感慨。大罗天是佛教中的一个概念,代表着超脱尘世的境界,诗人以此暗示了诗人的创作境界是有限的,无法达到超越凡尘的高度。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乘船离开郡县和船中的欢乐场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诗人境界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和艺术创作的热爱与思索。这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明快,意境深远,给人以愉悦的阅读体验。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jiu-yue-shi-liu-ri-chu-jun-deng-zhou-ru-qianxbp.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