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唐峡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10:55:32诗人:阳枋 |  朝代: 宋代 |  23

壁绝书昏明,猿高仿佛音。
不关天宇窄,自是峡流深。
既晓迟朝日,未西还夕阳。
扁中舟涉险,凭取有孚心。

作者介绍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阳枋的生平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早年从朱熹门人度正、暖渊游,学者称大阳先生。

  理宗端平元年(1234)冠乡选,取得乡试第一。

  从嘉熙二年(1238年)起,因蒙古攻蜀所扰,阳枋先后避地南川、清溪、夜郎、泸南等边远地区。

  淳祐元年(1241),以蜀难免入对,赐同进士出身。

  淳祐四年(1244),阃帅交辟之,应蜀守余玠之请,分教广安,历监昌州酒税,大宁理掾。五年,改大宁监司法参军。八年,为绍庆府学官。

  1251年,主教涪陵北岩书院,士子信从者众。

  1255年以后,因年老和避蒙古兵锋。先后随子就养于嘉定(今四川乐山)、涪州(今四川涪陵)、荆州(今湖北江陵)白水镇、峡州(今湖北宜昌)至喜亭、桃源(今湖南桃源)广溪。

  1265年自夷陵(今湖北宜昌)还蜀。

  晚以子炎卯贵,加朝奉大夫。致仕。度宗咸淳三年卒,年八十一。

阳枋的家庭成员

子阳炎卯,瑞平二年(1247年)进士。

子阳恪,字伯强,号以斋,理宗景定四年(1262年)进士,为蜀举首,治《春秋》,著《易说》、《春秋夏时考正》2卷(均佚)。

族侄阳昂,阳枋叔父阳伯高仲子阳元泽之次子,景定三年(1262)进士,尝辟渝州节判。

作品评述

《瞿唐峡》是宋代诗人阳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瞿唐峡,
壁绝书昏明,
猿高仿佛音。
不关天宇窄,
自是峡流深。

清晨的阳光透过峡谷的壁上洞窟,将模糊的书卷映照得明亮。猿猴高高地仿佛在模仿音乐的声音。峡谷并不狭窄是由天地所限,而是因为峡谷中的流水深深地流淌。

既晓迟朝日,
未西还夕阳。
扁中舟涉险,
凭取有孚心。

尽管早晨的太阳升起较晚,傍晚的夕阳也未完全西沉。在狭窄的峡谷中,一叶小舟涉过危险的水域,仅凭借船上人的坚定信心。

诗词通过描绘瞿唐峡的景色和其中的人物,表达了一种对自然壮丽景观的赞美,同时也蕴含了一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峡谷的景色虽然险峻而狭窄,但其中流淌的水却深邃广阔,象征着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诗人告诫人们,尽管面临着险阻和困境,只要保持坚定的信心,就能够勇敢地面对困难并克服它们。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在宋代的文化背景下尤为重要,因为当时国家面临着政治动荡和战乱,人们需要鼓舞和希望来面对困境。

整首诗语言简练,行文流畅,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展现了阳枋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诗中运用对比手法,将狭窄的峡谷和深邃的流水形成鲜明的对照,凸显了峡谷中的困境和希望,给人以启示和鼓励。整首诗意境高远,情感深厚,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ju-tang-xiamv7.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