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秋已约天台月。
(《纪事》)
作者介绍
陆扆(847—905),初名允迪,字群文,祥文,陆赞、陆贽族孙。原籍嘉兴,客居于陕西。
陆扆的生平
唐光启二年(八八六)从僖宗幸南山,第进士,为巡官。累官至翰林学士、中书舍人。陆扆工属辞,文思敏捷。昭宗曾作赋,诏学士皆和,扆最先就,昭宗赞叹说:“贞元时陆贽、吴通玄兄弟善内廷文书,后无继者,今朕得之。”乾宁初年,历任户部侍郎、兵部侍郎、尚书左丞,封嘉兴县男,徙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中书侍郎、集贤殿大学士、判户部事。覃王兵犯凤翔,昭宗要派兵镇压,陆扆以为时局刚刚安定,不宜征战,触犯昭宗,贬为峡州刺史。乾宁四年(897)授工部尚书,后转兵部尚书、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光化三年(900)兼户部尚书,封吴郡开国公。九月,转为门下侍郎,监修国史。天复元年(901)进阶特进,兼兵(一作户)部尚书。藩镇朱全忠逼昭宗迁都洛阳,时崔胤执政,贬陆扆为沂王傅、分司东都。昭宗被害后,陆扆贬为濮州司户参军,最后被杀于滑州白马驿。卒年五十九。善作真字,有赠恐光草书歌,笔迹不减古人。著有文集7卷。事迹收录于《唐书本传》、《宣和书谱》等。
作品评述
《句》诗的中文译文如下:今秋已约天台月。
诗意和赏析:《句》是陆扆的一首短诗,由于内容十分简洁,所以只有一句诗。诗中描绘了一个约定,即与天台月相约的一个场景。诗人通过描绘这一场景,表达了对秋天的期待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中的“今秋已约天台月”这句话运用了寓意的修辞手法,以写出了人们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诗人将自然界的景象与人类的情感相结合,通过诗意的构建,表达了一种追求美好、向往幸福的心态。
整首诗的意境简练而纯粹,不仅突出了月光的明媚和美丽,也表达了人们秋天的期待和对美好的向往。诗人以简洁的文字和寥寥数字带出了更多情感,让读者在简单的几个字之间,感受到秋天的美丽和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
总之,陆扆的这首诗短小精悍,意境深远,通过简洁的语言,抓住了人们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凭借其朴素的文字和深刻的意境,令读者陶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