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03:18:15诗人:王曾 |  朝代: 宋代 |  10

绕臂双条达,红纱画梦警。
欲谢君恩却无语,心前笑指赤灵符。

作者介绍

王曾(九七八~一○三八),字孝先,青州益都(今山东青州)人。真宗咸平五年(一○○二),试礼部及殿试皆爲第一,除将作监丞,通判济州。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入翰林爲学士。天禧四年(一○二○)擢爲中书侍郎。仁宗天圣三年(一○二五)改门下侍郎。景祐元年(一○三四)迁枢密使。二年拜右僕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封沂国公。宝元元年卒,年六十一(《隆平集》卷五作六十)。謚文正。有《王文正笔录》(《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五宋祁《王文正公曾墓志铭》、卷四四富弼《王文正公曾行状》),不传。《宋史》卷三一○有传。今录诗七首。

作品评述

中文译文:《句》

绕臂双条达,
红纱画梦警。
欲谢君恩却无语,
心前笑指赤灵符。

诗意: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一幅情景,描述了一个人在某种仪式中将双手绑在一起,画了红纱视为警戒,似乎要表达对某种仪式或仪式上的人的感激之情。然而,尽管内心充满着感激,诗人却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只能通过笑指胸前的赤灵符来表示内心的喜悦。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复杂而微妙的情感。通过绕臂及红纱等形象描绘,使整首诗充满神秘感。诗人的感激之情无法言表,这种无语的感受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感动。而笑指赤灵符,不仅是一种心理活动的表达,也显现出诗人与仪式之间的联系。

这首诗通过精炼的词句,表达了感激之情的复杂内涵,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于仪式和符号的理解与思考。整首诗情感丰富而微妙,启发人们通过仪式和符号的思考,去感受内心的喜悦与感激之情。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jucw6.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