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04:08:21诗人:陶弼 |  朝代: 宋代 |  16

扁舟兴尽县城休去,五岭以南皆洞庭。

作者介绍

陶弼(一○一五~一○七八),字商翁,永州祁阳(今属湖南)人。仁宗庆历中以军功补衡州司户参军,调桂州阳朔县主簿,迁爲阳朔令。后歷知宾、容、钦、邕、鼎、辰、顺诸州。神宗元丰元年卒,年六十四。有文集十八卷,已佚。事见《刘忠肃集》卷一二《陶公墓志铭》及《豫章先生文集》卷二二《陶君墓志铭》,《宋史》卷三三四有传。 陶弼诗,以《宋人集·陶邕州小集》爲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式训堂丛书本(简称式本)、清麓山精舍丛书所收陈运溶刻本(简称陈本)、钱塘丁氏八千卷楼藏旧钞本(简称旧钞本,藏南京图书馆)。另辑集外诗爲第二卷。

作品评述

《句》是宋代陶弼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扁舟漂流到尽头,停泊在县城,休息片刻。
五岭以南的地方都像洞庭湖一样广阔辽阔。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坐小船远行的情景。他的船漂流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现在停泊在县城靠岸,他决定在这里休息片刻。接着,他描述了五岭以南的地方,将其比作广阔的洞庭湖。通过这种比喻,诗人传达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自然之美的感受。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大自然的赞美。诗中的“扁舟”象征着人类的有限和渺小,而“县城”则代表了一种短暂的安顿和休息。通过这些形象的对比,诗人展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他将自己的旅途比作一次心灵的探险,从而达到对自然的领悟和体验。描述五岭以南的地方为“皆洞庭”,以洞庭湖作为景物的象征,传达了大自然的广阔和壮丽之美,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融合。

这首诗的意境清新,语言简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追求。它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在旅途中的心情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引发了人们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美的追求。整首诗以简洁、质朴的笔触展现出了自然的壮美与人类的微小,呼应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观察和感悟的传统。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juu0w.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