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窦穿银井,冰甃貯玉浆。
作者介绍
杨备,字脩之,建平(今安徽郎溪)人(《两宋名贤小集》卷二四一谓系亿之弟,但亿爲福建浦城人,籍贯不一,俟考)。仁宗天圣中知长溪县,明道初知华亭县,因爱姑苏风物,遂家吴中。庆历中以尚书虞部员外郎分司南京(《吴都文粹》卷一○、《景定建康志》卷四九《儒雅传》)。杨备尝效白居易体作《我爱姑苏好》十章,又作《姑苏百题》、《金陵览古百题》,各注其事于题下,成集行世,已佚。《两宋名贤小集》卷二四一有杨备《萝轩外集》一卷,存诗十七首。卷三六一又有杨脩题咏金陵的《六朝事迹杂咏》三十八首,其中七首与《萝轩外集》所收相同。查宋张敦颐《六朝事迹编类》光绪十三年宝章阁仿宋绍兴府学十四卷刊本,可知《六朝事迹杂咏》系从《六朝事迹编类》中辑出,杨脩实爲杨脩之之误。 杨备诗,今从《吴郡志》、《吴都文粹》、《六朝事迹编类》、《景定建康志》等书中共录一百一十五首,编爲二卷。
作品评述
句
云窦穿银井,冰甃贮玉浆。
入箧音尘静,捉星光不忘。
【中文译文】
云窦穿过银井,冰凝积存着玉状的液体。
压入衣箱中,音响消散寂静,我捕捉星光不会忘记。
【诗意】
这首诗以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富有美感的画面,展示了作者对自然和世界的观察和感悟。通过描绘云穿过银井、冰凝结成玉液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独到感悟。同时,诗人通过将这些景象与自身的体验结合,表达了自己对过往记忆和内心感受的回忆和珍视。
【赏析】
1. 诗人运用了形象的描写手法,通过描述云穿过银井和冰凝结成玉浆等生动的画面,使读者能够真实地感受到这个景象在意象上带来的美感和冷静的氛围。
2. 这首诗高度凝练,简洁而富有感染力。通过短短的四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大自然的深情拥抱、对时间的默默流逝以及对珍贵和美的追求。
3. 诗中的“入箧音尘静,捉星光不忘”是整首诗的精华所在,诗人通过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感悟相结合,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思考。这种对美、对时光流转的感悟,使诗歌更具人文色彩、更易触动读者的情感。
4. 此诗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珍贵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并将其与人生的沉思相结合。通过写景抒怀,深刻表达了对美好事物和瞬间的追求与感悟。这种将个体经验融入自然景观的手法,更增添了诗意的深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