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11:49:04诗人:张俞 |  朝代: 宋代 |  17

独得万古意。

作者介绍

张俞,字少愚,又字才叔(《青琐高议》前集卷六),号白云居士,益州郫(今属四川)人。屡试进士不第。仁宗宝元初,西夏事起,曾于蜀上书陈攻取十策,诏赴阙。庆历元年(一○四一),除试秘书省校书郎,不就(《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一三三)。隠居青城山白云谿,七诏不起,遨游天下山水三十余年,卒年六十五。有《白云集》,已佚。《东都事略》卷一一八、《宋史》卷四五八有传。今录诗二十九首。

作品评述

《句》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张俞。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独得万古意,
诸言为句成。
谁知心境远,
未必合音声。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于诗句的理解和感悟。诗人表示自己独自体验并领悟了千百年来的意蕴。他认为诗句是通过各种文字和语言组合而成的,但是真正理解其中的深意需要超越文字和语言的束缚。人们常常只看到表面的词句,却忽略了其中所蕴含的更深层次的意义。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传达了作者对于诗句的独特理解。首句“独得万古意”直接点明了作者独自体悟到诗句中蕴含的千百年来的思想和感悟。接着,诗人指出无论是哪种文字和语言的词句,只有达到一定的境界,才能成为有深意的诗句。他强调真正理解诗句需要超越语言的形式,去感受其中的内涵和意义。最后两句“谁知心境远,未必合音声”表达了诗人的感叹,指出人们常常只看到诗句的表面,却无法领悟其中的精神境界。

整首诗词通过简短的文字,抒发了作者对于诗句意义的思考和感悟。诗人认为诗句所传递的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文字和语言,更重要的是其中所蕴含的千百年来的思想和感悟。这首诗词提醒人们在欣赏诗句时,要超越表面的形式,去深入理解和感受其中的内涵和意义。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juy78.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