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俭汉天子,取士忌少年。
未应绛灌徒,廷中肯访贤。
徒为宣室召,复有长沙迁。
不见冯都尉,庞眉竟谁怜。
作者介绍
作品评述
《览古四十二首 其八》是元代诗人杨维桢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恭俭汉天子,
取士忌少年。
未应绛灌徒,
廷中肯访贤。
徒为宣室召,
复有长沙迁。
不见冯都尉,
庞眉竟谁怜。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古代中国的皇帝对待士人选拔的态度。作者通过反衬的手法,表达了帝王选拔士人时对年轻人的戒备心理。他认为,朝廷中的官员并不愿意招揽年轻有才华的人,而是更倾向于选择那些经过多年考试和选拔的士人。然而,即使年长的士人得到了宫廷的召见,也不一定能获得实际的职位和地位。诗中还提到了冯都尉,暗示了一位被忽视和遗忘的官员,表现出作者对于才华被埋没的惋惜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词反映了元代时期官僚体制下的一种现象,即政府对于选拔人才存在着偏见和限制。作者通过对比年轻人和经验丰富的士人的命运,表达了对于年轻才华被忽视的不满和愤慨之情。他对于冯都尉的提及,更是为了强调那些被忽略的才华,以及他们在官场中的无奈遭遇。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于官场不公和才华埋没的深刻思考和批判。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展现了作者对于时代局限和人才埋没的思考。它不仅具有历史背景下的特定意义,也具有普世的价值。通过揭示官场的种种问题和不公,它唤起了读者对于社会公平和人才发展的关注。同时,它也展示了杨维桢作为一位元代诗人的才华和洞察力。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lan-gu-si-shi-er-shou-qi-b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