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恨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7 12:31:58诗人:孟郊 |  朝代: 唐代 |  体裁: 抒情 |  14

无子抄文字,老吟多飘零。
有时吐向床,枕席不解听。
斗蚁甚微细,病闻亦清泠。
小大不自识,自然天性灵。

作者介绍

孟郊,字东野,湖州武康人。少隐嵩山,性介,少谐合。韩愈一见为忘形交。年五十,得进士第,调溧阳尉。县有投金濑、平陵城,林薄蒙翳,下有积水。郊间往坐水旁,裴回赋诗,曹务多废,令白府以假尉代之,分其半奉。郑余庆为东都留守,署水陆转运判官。余庆镇兴元,奏为参谋,卒,张籍私谥曰贞曜先生。郊为诗有理致,最为愈所称。然思苦奇涩,李观亦论其诗曰“高处在古无上,平处下顾二谢”云。集十卷,今编诗十卷。

作品评述

《老恨》是一首唐代孟郊的诗作。它描述了作者年老无子,凭借文字填补着空虚的生活,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老去、寂寞和疾病的感慨与无奈。

诗的中文译文为:

无子抄文字,老吟多飘零。
有时吐向床,枕席不解听。
斗蚁甚微细,病闻亦清泠。
小大不自识,自然天性灵。

诗意上,作者孟郊由于没有儿子,只能借助文字填补生活的空虚。老年的他经常自己吟唱,却只有自己能领会其意境,人们无法理解。生活孤寂,心中的苦恼、不安和对时光流逝的忧虑,如同附在床上的痰液一样黏稠,无法排解。作者把斗蚁这种生命现象与自己相比,发现他们都微小而微细,甚至乃至疾病的困扰,都能让人更有一种清醒与宁静的姿态。尽管他年老而衰弱,却能在这之中自觉地找到一种与天性相应的心灵寄托和满足。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孟郊晚年的孤独、寂寞和对年华逝去的惋惜。他通过对床上痰液的形象描绘,将自己内心的苦恼表达出来,从而营造出一种深沉的氛围。同时,作者也展示了自己的思辨能力,将自己与斗蚁比喻,表达出一种豁达洒脱的心态,和对自然的感悟。

整首诗通过对作者晚年生活、心境和对自然的观察,揭示了人生无常和老化的无力感,以及对于孤独、疾病的思考。同时,通过对斗蚁的比喻,传达了对人生本质和自然的理解。整体上,这是一首凄凉而深沉的诗作,表达了作者在晚年时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寂寞与时间流逝的回味。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lao-henahq.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