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供奉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23 12:28:46诗人:曾巩 |  朝代: 宋代 |  24

一身得禄从孤客,千里还丧获旧林。
清节萧条妻子计,白头敦笃弟兄心。
能抛印绶高应少,自筑丘坟达更深。
我与往来无力荐,褒传唯有北窗吟。

作者介绍

曾巩(一○一九~一○八三),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建昌军南丰县(今属江西)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歷官太平州司法参军、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兼判官告院,出通判越州,歷知齐、襄、洪、福、明、亳、沧诸州。神宗元丰三年(一○八○)判三班院,迁史馆修撰。五年,爲中书舍人。六年,病逝于江宁,年六十五。理宗时追謚文定。《宋史》卷三一九有传。曾巩出欧阳修门下,以散文着称。有《元丰类稿》五十卷,《续元丰类稿》四十卷,《外集》十卷。今仅存《元丰类稿》,并有宋刻《曾南丰先生文粹》十卷和金刻《南丰曾子固先生集》三十四卷传世。 曾巩诗九卷,以清康熙五十六年长洲顾崧龄刻《元丰类稿》爲底本,校以元大德八年东平丁思敬刻本(简称元刻本),并吸收清何焯《义门读书记》(简称读书记)中的校勘成果。参校本有:明正统十二年邹旦刻本(简称正统本),明嘉靖四十一年黄希宪刻本,有顾之逵跋并录何焯批校(简称顾校本),明嘉靖王抒刻本,有吴慈培录何焯校跋(简称吴校本),明隆庆五年邵廉刻本,有傅增湘校跋并录何焯校跋(简称傅校本),明万历二十五年曾敏才等刻本(简称万历本),明万历二十五年曾敏才等刻清顺治十五年重修本,有章钰校并录何焯、姚椿校(简称章校本),金刻本《南丰曾子固先生集》(简称曾子固集)等。集外诗附于编末。

作品评述

《李供奉》是宋代文学家曾巩创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身得禄从孤客,
千里还丧获旧林。
清节萧条妻子计,
白头敦笃弟兄心。
能抛印绶高应少,
自筑丘坟达更深。
我与往来无力荐,
褒传唯有北窗吟。

诗意:
这首诗以李供奉为主题,描述了他一身才学得到赏识,但仍然是一个孤独客居的官员。他曾经离开故乡千里之遥,返回时却发现故乡的旧林已经荒废。诗中表达了李供奉保持清廉的品德,尽管他的生活清苦,但他的妻子仍然能以节俭的方式管理家务,白发之年他与亲人的关系更加深厚。虽然他有能力放弃官职和功名,但他更加注重修身养性,不追求权势。他自己修建墓地以安葬,这显示出他对传统价值观的尊重和对世俗荣华的超脱。最后两句表达了他在朋友圈子中的无力推荐,只能通过北窗默默吟咏的方式传扬自己的才华。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李供奉的生活境况和内心世界,展现了宋代士人的风貌和价值观。诗中呈现的李供奉是一个守正不阿、以德行为重、追求内心自由的人物形象。他不被功名所迷惑,保持了清廉的节操,并在清贫的环境中保持了家庭的和睦和深厚的兄弟情谊。他追求的不是权势和世俗荣华,而是修身养性,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超脱。最后两句表明他在人际关系中的无奈和孤独,但他并不因此消沉,而是通过北窗吟咏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才华。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真实而具有代表性的宋代士人形象,展现了他们在尘世中的坚守和追求。诗中融入了儒家的价值观念,强调了清廉、节俭、家庭和亲情的重要性,同时表现出对世俗功名的冷淡态度。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清新,给读者带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li-gong-feng.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