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有感寄苏子美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23 14:52:24诗人:欧阳修 |  朝代: 宋代 |  9

庭树忽改色,秋风动其枝。
物情未必尔,我意先已凄。
虽恐芳节谢,犹忻早凉归。
起步云月暗,顾瞻星斗移。
四时有大信,万物谁与期。
故人在千里,岁月令我悲。
所嗟事业晚,岂惜颜色衰。
庙谋今谓何,胡马日以肥。

作者介绍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立秋有感寄苏子美》是宋代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庭树忽改色,秋风动其枝。
院中的树木突然变色,秋风摇动它们的枝条。

物情未必尔,我意先已凄。
自然界的变化并不一定如此,但我内心早已感到凄凉。

虽恐芳节谢,犹忻早凉归。
尽管担心花朵的盛开将逐渐凋谢,但我仍然喜欢早些感受到凉爽的归来。

起步云月暗,顾瞻星斗移。
踏上征程,云和月变得昏暗,抬头望着星辰移动。

四时有大信,万物谁与期。
四季的变化有着确定的规律,但谁能预测万物的命运呢?

故人在千里,岁月令我悲。
故人身在千里之外,岁月的流逝使我感到悲伤。

所嗟事业晚,岂惜颜色衰。
我为自己的事业进展缓慢而叹息,又何必在乎容颜的衰老呢?

庙谋今谓何,胡马日以肥。
庙堂之中的计谋如今又有何用呢?胡人的战马却日渐强壮。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变化的观察和对人生的思考。作者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他认识到自然界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但也反思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诗中还融入了对友谊和时代变迁的思考,以及对政治和社会现实的一些隐晦批评。整体而言,这首诗词既展示了欧阳修对自然的敏感和对人生的思考,又折射出了宋代社会的一些特点和作者的个人情感。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li-qiu-you-gan-ji-su-zi-mei.html

相关文章

每日一诗

已亥正月二日送李伯和提干归豫章
杨万里
伯和来自西山西,西山爽气在睫眉。胸中八索贮奇古,笔下九河走风雨。君不见李家人物它家无,老蚌一产俱明珠。郎罢致身巳碧落,众雏争先见头角。伯珍魁名北斗傍,仲简揥脚鸳鹭行。如何伯也袖雨手,却公外台作宾友。荆溪病守鬓星星,一见乡人双眼明。白云飞处忽心动,不堪折柳还
诗词赏析 >

每日成语

无动于衷
衷内心。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