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种自生一株橘,谁教渠向阶前出,不羡江陵千木奴。
下生白蚁子,上生青雀雏。
飞花檐卜旃檀香,结实如缀摩尼珠。
洞庭橘树笼烟碧,洞庭波月连沙白。
待取天公放恩赦,侬家定作湖中客。
作者介绍
顾况,字逋翁,海盐人。肃宗至德进士,长于歌诗,性好诙谐。尝为韩滉节度判官,与柳浑、李泌善。浑辅政,以校书徴。泌为相,稍迁着作郎。悒悒不乐,求归,坐诗语调嚯,贬饶州司户参军。后隐茅山,以寿终。集二十卷,今编诗四卷。 顾况,字逋翁,海盐人。肃宗至德进士,长于歌诗,性好诙谐,尝为韩滉节度判官,与柳浑、李泌善。浑辅政,以校书徴,泌为相,稍迁着作郎。悒悒不乐,求归,坐诗语调嚯,贬饶州司户参军,后隐茅山,以寿终。集二十卷,今编诗四卷。
作品评述
《谅公洞庭孤橘歌》是唐代诗人顾况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一株自然生长的孤橘树,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不种自生一株橘,谁教渠向阶前出,
不羡江陵千木奴。下生白蚁子,上生青雀雏。
飞花檐卜旃檀香,结实如缀摩尼珠。
洞庭橘树笼烟碧,洞庭波月连沙白。
待取天公放恩赦,侬家定作湖中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洞庭湖为背景,描绘了一株自然生长的孤橘树。诗人通过对橘树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诗中的“不种自生一株橘”意味着这株橘树是自然生长而来,没有人的栽培。诗人称赞了这株橘树的生命力和顽强的生长能力。
诗中的“不羡江陵千木奴”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江陵是一个橘树种植的重要地区,而诗人却不羡慕那些种植者,他更喜欢这株自然生长的孤橘树。
诗中的“飞花檐卜旃檀香,结实如缀摩尼珠”描绘了橘树的美丽和丰收。橘树上开满了花朵,散发着香气,结出的果实像是串在一起的宝石。
诗中的“洞庭橘树笼烟碧,洞庭波月连沙白”描绘了洞庭湖的美景。橘树笼罩在碧绿的烟雾中,洞庭湖的波浪和月光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诗的最后两句“待取天公放恩赦,侬家定作湖中客”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人希望能够获得天公的恩赐,成为洞庭湖中的一位自由自在的居民。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对孤橘树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赞美。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对自由、自然和美的追求,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