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绿橙黄秋正好,霜飙洗尽炎威。
江南多秋热,至九日而后凉。
园林木落望中奇。
俊游方得意,楚客为谁悲。
况有风流文字饮,何妨同醉东篱。
狂歌犹记少陵诗。
地偏初衣裌,山拥更登危。
作者介绍
[约公元一一七三年前后在世]字道进,华亭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乾道末前后在世。生平事迹不可考。工词,著有箫台公馀词一卷,《强村丛书》传于世。
姚述尧的著述
字进道,华亭(今上海)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乾道四年,知温州乐清县。九年,权发遣处州(《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三之一六八)。淳熙九年,知鄂州,放罢(同上书职官七二之三六)。十五年,知信州,旋改主管毫州明道宫。著有《箫台公馀词》一卷,以其官乐清时县有箫台峰,故取以名词,今存《彊村丛书》本。其词“清丽芊绵,绝无语录气,亦南宋道学家所罕见也”(陆心源《箫台公馀词跋》)。慢词如《念奴娇》(山城秋早)抒怀,《水调歌头》(碧落暮云卷)咏中秋,气势豪放,风格接近苏东坡;短调如《朝中措》(满城风雨近重阳)、《减字木兰花》(暗香清绝),也清新灵动。《全宋词》第三册收其词六十九首。《全宋诗》卷二一二七录其诗一首。《全宋文》卷四九二二收有其文。事迹见《永乐乐清县志》卷七、陆心源《箫台公馀词跋》。作品评述
《临江仙(九日)》是宋代诗人姚述尧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橘绿橙黄秋正好,
霜飙洗尽炎威。
江南多秋热,
至九日而后凉。
园林木落望中奇,
俊游方得意,
楚客为谁悲。
况有风流文字饮,
何妨同醉东篱。
狂歌犹记少陵诗。
地偏初衣裌,
山拥更登危。
中文译文:
橘子绿,橙子黄,秋天正好;
霜风吹走了夏日的炎热。
江南多秋天的炎热,
直到九月九日才会凉爽。
园林里的树木凋零,看起来很奇特,
才俊游玩得很高兴,
楚国客人为谁而悲伤?
何妨一起喝酒,共享风流文字的乐趣,
就在东篱(指东边的篱笆)一起醉倒吧。
狂歌中还记得少陵(指杜牧)的诗。
地势险峻,初衣裹身,
山峦环绕,更加攀登危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九月初秋的景象和人们的心情。诗人以几个生动的形象和景物来表达对秋天的描绘和思考。
首先,诗人以橘绿和橙黄的颜色来形容秋天的美丽。随着秋风的吹拂,夏日的炎热被霜风洗刷而去,江南地区的秋天才会到来。这里描绘了秋天的鲜明颜色和夏天的过渡。
其次,诗人描述了园林中树木凋零的景象。这种景象在秋天非常奇特,给人以沉思和想象的空间。才俊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游玩,感到欢快。然而,楚国的客人却为什么而悲伤,这里可能暗示了某种离别或思乡的情感。
诗人随后提到了共饮和分享文字的乐趣。他表示,何妨一起喝酒,共享风流文字的乐趣,无需担忧他人的眼光。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的追求,也展示了文人雅士的风采。
最后,诗人以地形的险峻和攀登危峰来结束诗篇。这里可能是诗人表达了对于人生道路的思考,以及面对挑战和困难时的勇气和决心。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人们的情感体验,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追求艺术和面对人生挑战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