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问相里黄州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13:53:26诗人:元结 |  朝代: 唐代 |  11

东邻有渔父,西邻有山僧。
各问其性情,变之俱不能。
公为二千石,我为山海客。
志业岂不同,今已殊名迹。
相里不相类,相友且相异。
何况天下人,而欲同其意。
人意苟不同,分寸不相容。
漫问轩裳客,何如耕钓翁。

作者介绍

元结,字次山,河南人。少不羁,十七乃折节向学,擢上第,復举制科。国子司业苏源明荐之,结上时议三篇,擢右金吾兵曹参军,摄监察御史,为山南西道节度参谋。以讨贼功,迁监察御史里行。代宗立,授着作郎。久之,拜道州刺史。为民营舍给田,免徭役,流亡归者万余。进容管经略使,罢还京师。卒年五十,赠礼部侍郎。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元结,字次山,河南人。少不羁,十七乃折节向学,擢上第,復举制科,国子司业苏源明荐之,结上时议三篇,擢右金吾兵曹参军,摄监察御史,为山南西道节度参谋。以讨贼功,迁监察御史里行。代宗立,授着作郎,久之,拜道州刺史,为民营舍给田,免徭役,流亡归者万余。进容管经略使,罢还京师。卒年五十,赠礼部侍郎。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作品评述

诗词《漫问相里黄州》的中文译文是:东边有渔父,西边有山僧。分别问他们的性情,他们都无法改变。你是二千石的官员,我是穷游山海的旅人。我们的志向和事业岂能不同,如今已经有了不同的名声。我们相处的人们,也不是相类而是相异。何况天下的人,却希望他们的意愿相同。如果人们的意愿不同,分寸就无法相容。我想问问那些华丽装饰的客人,与务农和钓鱼的老人相比,如何呢?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元结对生活中不同人的选择和生活方式的思考。他通过描绘东边的渔父和西边的山僧,提出了自己和社会上不同群体的对比。他自称为“山海客”,强调自己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而与之相对的是公家官员的地位和社会地位,代表了传统的功名追求。诗人认为,他们的志向和事业已经迥然不同,取得了不同的成就。他也指出,即使是相识的朋友,也会有不同的爱好和追求。最后,他提问天下的人,是否真的希望他们的意愿相同,而这样的相同可能会导致冲突和不和谐。

这首诗词通过对比和反问,传达了诗人对自由和多样性的追求。他提供了一个不同人群的选择,探讨了不同的生活道路和价值观。诗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与志向,而人们的理解和包容应该建立在对多样性和差异的尊重上。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man-wen-xiang-li-huang-zhou.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