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18:49:10诗人:崔道融 |  朝代: 唐代 |  15

溪上寒梅初满枝,夜来霜月透芳菲。
清光寂寞思无尽,应待琴尊与解围。

作者介绍

崔道融,江陵人。唐末诗人。以征辟为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令。累官至右补阙。后避居于闽,因号“东瓯散人”。与司空图为诗友,人称江陵才子。工绝句。僖宗乾符二年(875年),于永嘉山斋集诗500首,辑为《申唐诗》3卷。另有《东浮集》9卷,当为入闽后所作。

崔道融的诗歌特点

  擅长作诗,与司空图、方千结为诗友。存诗80首,皆为绝句。其中一些作品较有社会意义,如《西施滩》否定“女人祸水”的传统观念,为西施鸣不平,诗曰:“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田上》写农民冒雨夜耕的辛劳。《寄人》、《寒食夜》等诗亦为佳作。崔道融的诗作和罗隐一样,流传的不多。其风格或清新,或凝重,比较多样。其中《牧竖》一诗流传较广。

崔道融的生平

  崔道融,生卒年待考。唐代诗人。自号东瓯散人。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乾宁二年(895年)前后,任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县令,早年曾游历陕西、湖北、河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后入朝为右补阙,不久因避战乱入闽。僖宗乾符二年(875年),于永嘉山斋集诗500首,辑为《申唐诗》3卷。另有《东浮集》9卷,当为入闽后所作。与司空图、方干为诗友。《全唐诗》录存其诗近八十首。

作品评述

《梅》是唐代崔道融创作的诗词,描述了溪上的寒梅初次盛开,夜晚的霜月透过梅花的芬芳。诗意深邃,并表达了孤独、寂寞与期待的情感。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溪上的寒梅初次盛开,
夜晚的霜月透过芳菲。
纯净的光芒中,思绪无尽,
只等待琴酒和解围。

这首诗以寒梅为主题,通过描绘寒梅的美丽和夜晚的霜月的辉煌,表达了诗人对寂寞与困境的思考和期待。寒梅初次开放,花朵虽然寥寥,但却闪耀着清光。正是这种清光透出了无尽的思绪。而夜晚的霜月透过寒梅散发出的芳香,更加增添了诗词的神秘感和情感色彩。

诗词传达了一种寂寞、孤独和思念的感觉。梅花作为冬季独自盛开的花朵,象征着诗人孤独的境遇。清光寂寞地照射着思绪,表达了诗人内心中寂寞而无尽的思考,有一种无法排解的情感。然而,诗词尾部提到了“琴尊”和“解围”,表达了诗人对解脱困境的期待。

通过诗词《梅》,崔道融展示了他娴熟的描写技巧和对情感的把握。清净、孤独、寂寞贯穿了整首诗词,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梅花清雅孤绝的美感,并引起对人生、自我境况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mei3rn.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