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枝既老解纵横,禅老因何解道情。
识取个中无把捉,眼前瓦砾是瑶琼。
作者介绍
韩维(一○一七~一○九八),字持国,颍昌(今河南许昌)人。亿子,与韩绛、韩缜等爲兄弟。以父荫爲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爲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爲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臺司。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歷河阳,復知许州。哲宗即位,召爲门下侍郎,一年余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一○九五)定爲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爲《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韩维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阳集》爲底本,校以清丁丙收藏的旧钞本(简称旧钞本,今藏南京图书馆)。录得的集外诗附于卷末。集中诗多重出,如卷七、卷八重《城西二首》,卷七《和三兄题蜀中花园》与卷一○《和景仁赋才元寄牡丹图》诗亦重。《城西二首》删卷八重出诗,因卷一○的重出诗有自注,删省卷七中一首。
作品评述
《蒙惠拄杖及诗依韵奉答》是宋代诗人韩维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藤枝既老解纵横,
禅老因何解道情。
识取个中无把捉,
眼前瓦砾是瑶琼。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一种超越常规的思考和领悟,以及对现实世界与理想境界之间的对比。诗人通过描绘藤枝的老去,暗示了世俗事物的转变和无常性,而禅师则因此而体悟到了超越世俗的境界。诗人认识到,对于这种境界的理解和把握是困难的,因为其中的奥妙无法用常规的方式来捕捉。最后两句表明,诗人眼前所见的瓦砾,实际上具有非凡的价值和美丽,暗示了在平凡琐碎的事物中仍然存在着超越人世的精神和美感。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藤枝和禅师的对比来表达思想和境界的转变。藤枝作为世俗事物的象征,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老去,解开了它曾经纵横的姿态。而禅师则能够从这种变化中领悟到超越世俗的道情。诗人深刻地认识到,这种境界的把握并非易事,无法用常规的方式来理解和捉摸。最后两句通过对现实的瓦砾与瑶琼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事物中蕴含的美感和价值的认识。诗人通过这种对比和转化,表达了追求超越、把握非凡的精神追求。整首诗词以简洁的文字,展现了韩维对人生境界和价值观的深入思考,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的理念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