杪秋洞庭中,怀亡道士谢太虚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21:17:51诗人:刘长卿 |  朝代: 唐代 |  22

漂泊日复日,洞庭今更秋。
青枫亦何意,此夜催人愁。
惆怅客中月,徘徊江上楼。
心知楚天远,目送沧波流。
羽客久已殁,微言无处求。
空馀白云在,容与随孤舟。
千里杳难望,一身当独游。
故园复何许,江海徒迟留。

作者介绍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至德中,为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南鄂岳转运留后。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潘州南邑尉,会有为之辩者,除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以诗驰声上元、宝应间,权德舆[尝]常谓为五言长城。皇甫湜亦云:“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唿宋玉为老兵。”其见重如此。集十卷,内诗九卷,今编诗五卷。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至德中,为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南鄂岳转运留后。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潘州南邑尉,会有为之辩者,除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以诗驰声上元、宝应间。权德舆[尝]常谓为五言长城。皇甫湜亦云: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唿宋玉为老兵。其见重如此。集十卷,内诗九卷,今编诗五卷。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至德中,为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南鄂岳转运留后。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潘州南邑尉,会有为之辩者,除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以诗驰声上元、宝应间。权德舆[尝]常谓为五言长城。皇甫湜亦云: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唿宋玉为老兵。其见重如此。集十卷,内诗九卷,今编诗五卷。

作品评述

译文:
漂泊的日子一天天过去,洞庭湖如今更显秋意。青色的枫叶还能有什么样的意思,这个夜晚让人感到愁苦。我沮丧地望着客中的月亮,徘徊在江边的楼上。心里明白楚天很遥远,眼睛只能送别波涛的流动。羽士早已亡故,微言无处可寻求。剩下的只是白云,随着孤舟一同漂荡。千里之外难以盼望,一身孤身游荡。故乡又在何处,江海仅剩迟留。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写的,描写了流离失所、思乡之情。它通过客中的月亮、秋天的洞庭湖和孤身的旅行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思念以及漂泊人生的苦楚和迷茫。诗中的“洞庭中”指的是洞庭湖,它象征着诗人身处的环境;“谢太虚”指的是谢安,他是晋朝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诗中提到他是为了表达诗人对于过去的怀念和追念。

整首诗流露出浓厚的忧郁和孤独情感,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凸显出诗人思乡的心情。诗人无奈地望着洞庭湖的秋天,对于流离失所的命运感到孤寂和无助。他不禁想起故乡的月亮,心里明白楚天遥远,而眼睛只能眺望着眼前的江水。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同时也表达了对于旅途中的孤独和困苦的感受。

这首诗语言简练,形象生动,通过景物的描写和诗人思绪的流转,将内心的感受和对于人生的思考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中的意境深远而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miao-qiu-dong-ting-zhong-huai-wang-dao-shi-xi.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