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为会失兼程,雨雪曾无一日晴。
拗项桥头聊立马,使车应已过褒城。
作者介绍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初仕邛州军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祐四年(一○五九)召试馆职。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汉州。三年,迁知普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礼院。因议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歷知兴元府、洋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陈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诗外尤以墨竹知名,画家称文湖州竹派。后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文同诗二十卷,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毛晋汲古阁重刊明万历三十八年吴一标刻《陈眉公先生订正丹渊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四十年蒲以怿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渊集》(简称新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简称梁校,藏南京图书馆),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阁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另辑录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苗子居运判归宿州同赴武康西县道中奉寄》是宋代文同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苗子居运判归宿州,
同赴武康西县道中奉寄。
朝代:宋代
作者:文同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旅途中的情景。诗人文同在行程中经历了汉中的坎坷旅途,连续的雨雪天气让他一直没有见到晴天。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前行,站在拗项桥头,看着马匹奋力前行,期待着马车能够顺利通过褒城。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坚韧和乐观精神,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凝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旅途中的场景,诗人通过对天气和地点的描写,展现了自己旅途中的艰辛和困难。同时,诗人的乐观情绪也贯穿其中,他并没有被困境所打败,而是继续前行,期待着未来的顺利。
诗中的"苗子居运判归宿州",描述了诗人身处途中,正在返回宿州的途中。"同赴武康西县道中奉寄"说明他与他人一同前往武康西县途中,写下这首诗词并寄给他人。
"拗项桥头聊立马,使车应已过褒城"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站在拗项桥头,眺望着前方的车队,希望他们能够平安通过褒城。这里既有对行程的期待,也有对他人的祝福。
整首诗词简练明了,通过对自然景观和旅途中的场景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困境中的坚韧和对未来的期待。它体现了宋代文人对旅行的感悟以及他们在逆境中展现的乐观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