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在天西,初如玉钩微。
一夕增一分,堂堂有馀辉。
不掩五星耀,不碍浮云飞。
徘徊河汉间,秀色若可餐。
清风起丛桂,白露生阶兰。
高楼望君时,为君拂金徽。
秦以尧舜音,此音天与稀。
明月或可闻,顾我亦依依。
月有万古光,人有万古心。
此心良可歌,凭月为知音。
作者介绍
范仲淹(九八九~一○五二),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幼孤,母改嫁长山朱姓,遂名朱说,入仕后始还姓更名。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进士。仁宗朝仕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曾主持“庆历新政”,提出明黜陟、抑侥倖、精贡举等十事。歷知睦、苏、饶、润、越、永兴、延、耀、庆、邠、邓、杭、青等州军。皇祐四年,改知颍州,赴任途中病故,年六十四。謚文正。着有《范文正公集》,有北宋刊本,范文正公集》二十卷,《四部丛刊》景明翻元刊本增别集四卷。《宋史》卷三一四有传。 范仲淹诗,以《四部丛刊》本爲底本。校以宋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别集中重出诗两首,已予删除。另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六卷。
作品评述
《明月谣》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范仲淹。这首诗描绘了明亮的月亮在夜空中的美景,并表达了作者对月亮的喜爱和对友情的思念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明月在天西,初如玉钩微。
一夕增一分,堂堂有馀辉。
不掩五星耀,不碍浮云飞。
徘徊河汉间,秀色若可餐。
清风起丛桂,白露生阶兰。
高楼望君时,为君拂金徽。
秦以尧舜音,此音天与稀。
明月或可闻,顾我亦依依。
月有万古光,人有万古心。
此心良可歌,凭月为知音。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明亮的月亮,展示了月亮的美丽和光辉。诗中提到,月亮的光芒不会掩盖其他星星的耀眼,也不会妨碍浮云的飘逸。作者将自然景观与人情感融合在一起,表达了对月亮的喜爱和对友情的思念之情。
诗中还描绘了月下的景色,清风吹动着桂树,白露滋润着阶前的兰花。高楼之上,作者望着明亮的月亮,为了追忆友人,轻拂着金徽琴弦。作者提到了秦朝时期的尧舜之音,表示这样的音乐在现世已经很少能听到了。明亮的月亮也许能传达出一些信息,但作者更希望得到友人的回应和关注。
最后两句表达了月亮的光芒可以照耀万古,而人的心灵也可以流传千古。作者认为这样的心灵值得歌颂,而月亮成为了心灵的知音。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月亮的美景和表达对友情的思念,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观和人情感的细腻触动。同时,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词充满了美感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