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波浮渌,小隐桃溪路。
烟雨正林塘,翠不碍、锦鳞来去。
芹香藻腻,偏爱鲤花肥,檐影下,柳阴中,逐浪吹萍絮。
宫沟泉滑,怕有题红句。
钩饵已忘机,都付与、人间儿女。
濠梁兴在,鸥鹭笑人痴。
三湘梦,五湖心,云水苍茫处。
作者介绍
陈允平,字衡仲,又字君衡,号西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试上舍不遇,遂放情山水,往来吴淞淮泗间。恭宗德祐时,授沿海制置司参议官(《宋元学案》卷二五《参议陈西麓允平先生》)。宋亡,以人才徵至元大都。不受官,放还。事见《两宋名贤小集》卷三一五《西麓诗稿》卷首、《宋诗略》卷一五。 陈允平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西麓诗稿》爲底本,校以《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名贤集)。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作品评述
诗词:《蓦山溪(西湖十咏·花港观鱼)》
作者:陈允平(宋代)
春波浮渌,小隐桃溪路。
烟雨正林塘,翠不碍、锦鳞来去。
芹香藻腻,偏爱鲤花肥,檐影下,柳阴中,逐浪吹萍絮。
宫沟泉滑,怕有题红句。
钩饵已忘机,都付与、人间儿女。
濠梁兴在,鸥鹭笑人痴。
三湘梦,五湖心,云水苍茫处。
中文译文:
春天的波浪轻轻涌动,小径蜿蜒穿过桃溪。
烟雨笼罩着林塘,翠绿的水草不妨碍锦鳞鱼的往来。
水中的芹菜和藻类丰盈而浓密,特别喜欢肥美的鲤鱼。在屋檐的阴影下,在柳树的荫凉中,随着波浪吹送着浮萍和絮状物。
宫沟的泉水流动如丝,不愿有人题写红色的诗句。
渔钩和鱼饵已被忘却,都留给了凡间的男女。
濠梁的景象依然存在,鸥鸟和鹭鸟嘲笑着那些痴迷的人们。
三湘的梦想,五湖的心思,都在云水苍茫的地方。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春日景色,以及在花港观鱼时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展现了西湖的独特魅力。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物描写,如春波、桃溪、烟雨、林塘、芹香、藻腻、鲤花、檐影、柳阴、浪、萍絮、宫沟泉、云水等,通过这些描绘,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水墨画般的意境中。诗中的花港观鱼是西湖的一个景点,而诗人则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类生活的思考。
诗人通过“檐影下,柳阴中,逐浪吹萍絮”等描写,展示了西湖的宁静和恬淡之美。诗中的“钩饵已忘机,都付与、人间儿女”表达了诗人对物质欲望的超越,将钓鱼和鱼饵作为一种象征,在人们的喧嚣世界中,有时需要将物质放下,去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最后几句“濠梁兴在,鸥鹭笑人痴。三湘梦,五湖心,云水苍茫处。”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深情和对自然的敬畏。诗人通过"濠梁兴在,鸥鹭笑人痴"的描述,表现了西湖的壮丽和恢弘,以及人们对于自然景色的痴迷。最后两句"三湘梦,五湖心,云水苍茫处"则将西湖与中国其他著名湖泊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湖泊美景的赞叹和思念。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细腻而富有意境的景物,传达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也蕴含了对物质欲望的超越和对内心世界的追求,呼唤人们回归自然,享受生活中美好而简单的事物。
这首诗词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对自然的热爱,具有浓厚的宋代文化特色。通过娓娓道来的描写和富有韵律的诗句,读者能够沉浸在诗人创造的美好意境中,感受到西湖的宁静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