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二十八夜枕上有怀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07:24:05诗人:汪莘 |  朝代: 宋代 |  17

茅檐环走两金轮,二十九番杨柳春。
回首半生无觅处,祗应留得见前身。

作者介绍

汪莘,字叔耕,休宁(今属安徽)人。不事科举,退安丘园读《易》,后屏居黄山。宁宗嘉定间应诏上书,不报。徐谊帅江东,以遗逸荐,亦不果。遂筑居柳塘上,囿以方渠,自号方壶居士,学者称柳塘先生。有《方壶集》。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九、《新安文献志》卷八七有传。 汪莘诗,以明汪璨等刻《方壶存稿》爲底本。校以清雍正九年汪栋刻本(简称清刻本),并酌校《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九三《方壶存稿》(简称名贤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方壶存稿》(简称四库本)所录诗。

作品评述

《暮春二十八夜枕上有怀》是宋代诗人汪莘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春夜的枕边思念之情。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暮春二十八夜枕上有怀》中文译文:
茅檐围绕两轮金,
第二十九番杨柳春。
回首半生寻不见,
只能留下前身的痕。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一个人在春夜的床上思念之感为主题,通过对茅檐、金轮和杨柳等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思和怀念之情。

茅檐围绕两轮金,茅檐是房屋的顶部覆盖物,金轮是装饰在茅檐上的金属饰物。这里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所处的环境,暗示了一个朦胧的夜晚。

第二十九番杨柳春,这里的"番"表示次数的意思,意味着已经经历了二十九个春天。杨柳是春天中常见的景物,它的出现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回首半生寻不见,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生活的回顾和反思。诗人在回首过去的半生时,却无法找到自己真正的归宿和寻求的目标。

只能留下前身的痕,这句意味着诗人只能通过留下自己前世的痕迹来寻求安慰和寄托。它传达了一种无奈和无法改变的心境,也表达了对于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望。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思考和对于时光的感慨,抒发了对于未来的渴望和对于过去的怀念之情。通过描写春夜的环境和人们对于春天的期待,诗人表达了一种对于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于人生的思考。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mu-chun-er-shi-ba-ye-zhen-shang-you-huai.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