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作者介绍
罗隐,字昭谏,余杭人。本名横,十上不中第,遂更名,从事湖南淮润,无所合。久之,归投钱镠,累官钱塘令、镇海军掌书记、节度判官、盐铁发运副使、着作佐郎,奏授司勋郎。朱全忠以谏议大夫召,不行。魏博罗绍威推为叔父,表荐给事中,年七十七卒。隐少聪敏,既不得志,其诗以风剌为主,有《歌诗集》十四卷,《甲乙集》三卷,外集一卷。今编诗十一卷。 罗隐,字昭谏,余杭人。本名横,十上不中第,遂更名。从事湖南淮润,无所合,久之,归投钱镠,累官钱塘令、镇海军掌书记、节度判官、盐铁发运副使、着作佐郎,奏授司勋郎。朱全忠以谏议大夫召,不行。魏博罗绍威推为叔父,表荐给事中,年七十七卒。隐少聪敏,既不得志,其诗以风剌为主,有歌诗集十四卷,甲乙集三卷,外集一卷。今编诗十一卷。 罗隐,字昭谏,余杭人。本名横,十上不中第,遂更名,从事湖南淮润,无所合,久之,归投钱镠,累官钱塘令、镇海军掌书记、节度判官、盐铁发运副使、着作佐郎,奏授司勋郎,朱全忠以谏议大夫召,不行。魏博罗绍威推为叔父,表荐给事中,年七十七卒。隐少聪敏,既不得志,其诗以风剌为主,有歌诗集十四卷,甲乙集三卷,外集一卷,今编诗十一卷。 罗隐字昭谏,余杭人。后梁太祖开平三年卒,年七十七。补诗一首。
作品评述
《牡丹花》是唐代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就像东风与牡丹之间有着某种特定的联系,绛纱帘卷起来,也承载不了过于繁盛的春光景色。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如果它有能力开口说话,定能令国家陷入动荡,即使它没有感情,也依然会打动人心。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芍药离我很近,成为我的亲近侍从,而芙蓉却不知躲避那些美好的香尘在哪里。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可惜韩令在功成名就之后,辜负了牡丹的美貌,白白错过了如此美好的身世。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牡丹花的惋惜和赞美之情。牡丹花被描绘为不仅美丽,而且带有威严和力量的象征。诗词通过对牡丹花的描绘,表达了人世间美好事物似乎总是短暂而易逝的感慨,同时也展现出诗人对于美的追求和对于时光流转的思考。整首诗词意境与美景相得益彰,给人以美好的联想和情感共鸣。